|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人书语:散文集《乡事春秋》跋文(作者:王以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6-25 19:4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6-25 19:49:59 3590 0 看楼主


也许是喜欢看小说的缘故吧,童年时就有个梦想,将来能写本书,当个作家那该多伟大,家徒四壁的我偷偷做着黄梁梦呢。穷怕了的不识字的母亲问我:“那能有钱吗?”母亲关心的是钱,我忙安慰母亲:”娘,有钱。”半个多世纪后,现在有钱了,却没写出一本书,承诺落空了。

天无绝人之路,2015年岁在古稀的吕道森老兄赠我一本他出的诗集,我为之一震,我为什么不能写呢!自感功力不佳,于是随他进老年大学深造文学,先学诗词,再攻散文,慢慢的动起恼子动起笔,边学边写,不久诗作和文章见诸于老年大学办的的两份报纸,这对我很重要,有了成就感,心里满足、表情愉悦。初生续儿不怕虎,还想更上一层楼呢,这时我便想求教邳州名气很大的周伯之老师、徐景洲老师。他们都是名作家,著作等身,硕果累累,还是《邳州日报》的主任编纂,桃李满天下,对邳州的宣传和文化举足轻重。也该有缘,我的同事张淑娟见我好舞文弄墨,便告诉我住她家对门的周伯之老师也整天写文章,我闻之大喜,真是踏破铁鞋,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遂请她邦忙引见,不日我便登门拜访,终于见到了周伯之老师,他正在书房用功,我说明来意,并递上《徐州诗词三十年汇编》,那里收了我几首诗,周老师看后很高兴,鼓励我要写熟悉的东西,不仅写诗,也可写散文,你原在大运河上工作,就写大运河。”经他一点拨,顿觉心地开朗、热情更高。

心扉一经打开,自有贵人相助,我曾梦寝想见的徐景洲老师也不期而遇。大家公认的徐景洲老师和周伯之老师以及周唯一老师、张士伦老师等都是邳州文化界的泰斗。我不久前曾向景照打听,他很快就高兴的告诉我:”己和徐景洲老师联系好了,你去见见他吧”。我苦于不认识,又不知他在何处,录录无为的我,却失去了见面的勇气,后来才知道他的家就住在我家附近的文明巷里,还是咫尺之近的邻居呢。

运气终于来了,2017年初夏在一次文友聚会中,第一次见到了徐老师,他的年轻,使我不测;他的博学,让我惊叹;他的热情,更叫我感动。散席后我们竞是同路返回,一路听到的都是文学的话题,让我倍感新鲜和亲切,不知不觉走到了文明巷口,别离前他用手机给我拍了张照片,第二天便发到网上,并加了评语,同时在他的网站发了我一篇文章,这让我倍受鼓舞。这时我也第一次知道网站还能发文章,过去只知在纸媒上发,不知公众号为何物。自此我的文章也大都由徐老师修改润色发出。

我的写作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没有任务、没有压力,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诗词、散文、随笔、尽兴而为,没有想什么高、大、上,我就是草根一个,能发点草气味才好呢。所以只是自娱自乐,记录人生、记录社会、记录自已,把今天留给后人,趁着本身健康还在,将本身所见所闻所知,立体的全方位、不折不扣的写出来,叫后人知道曾经的过去,那时候的衣食住行,那时候的喜怒哀乐,那时候的爱恨情愁、那时候的追求和希望。有一次我和徐景洲老师在微信闲聊时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和时间赛跑,尽力而为,尽量把失去的再找回来,在余辉里结伴而行,以蔽风雨的袭扰,以御三九之严寒。没有什么名利追求,只想与笔墨结缘,度过心里的春天,再撒一点希望的种子,留在幸福的华园。”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我秉承着这个精神,孜孜不倦的追求这个目标,从来没有偏离,没有迷茫,在这条道路上,一路狂奔,凭着我对往日的记忆,写出了也算文章的文章。把过去亲历亲闻的陈情旧事,从恼海深处打捞出来,风干晒好,留给大家。这100多篇文稿就是我送给人们的第一批财产。

我的写作经历是简单的,小时候喜欢诗词,爱看小说,曾幻想能有所建树,严酷的生活,紧张的工作,家庭的重担,严俊的现实,破灭了我许多抱负,只是被历史的风云裹挟着前进,失去了本身的空间和控制。

退休了,有了时间;改革开放了,有了余钱,又奢侈的想走遍天下,饱览名山大川,看看昔日只有在地图上才能看到的地方。整整八年,北京上海、云南四川、新疆吉林、江西台湾、长城长江、福建海南,俄罗斯、柬埔寨等等,四海云游,到处不雅观瞻,饱了眼福,但也留下遗憾,没能把当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传下去,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宝藏,我却视而不见,失之交臂,这个教训我己记住并吸取。在去年两次旅游中,一改过去的陋习,随时记下见闻,终于大有斩获,苏州2日游,写了4篇文章,柬埔寨5日游,写了6篇文章,都悉数收到这个集子里。

我写作起步较晚,75岁才去上老年大学,学习写作。我的一个老同学说:”晚了。”是晚了,晚了才要急起直追。我不去牌场,不去网吧,不进娱乐场,不扎堆闲扯。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和写作中去。做我喜欢做的事情,不管别人说什么;写我所熟悉的生活,不问写孬写好,权当是完成老师安插的作业。不求名利,不求颁发,没有追求,无欲则刚。徐景洲老师名言:“写作不分先后,厚积薄发更好。”这是一条真理,我一头扎进创作的海洋,迎接暴风暴雨,欣尝碧波荡漾,拥抱潮起潮落,高歌海鸥翱翔。往日的生活也排山倒海般的向我诵来:看不够的白云蓝天,忘不掉的闪电雷鸣,说不完的风霜雨露,道不尽的酷暑严寒,像演电影一样在脑海里一一闪现,我饥渴的迫不及待的记录着每一个场景,描绘着每一幅画面,录音下每一声惊叹,收集着每一束惊雷闪电,本书所集的只是其中的一幕吧。

后来,由于习作渐渐在网络及社会报刊杂志上发出。因此我的创作消息不胫而走,受到了亲朋好友及人们的关注,有的好奇,有的不肖,有的鼓励,有的欣赏。甚至有的还要我成集出书呢,最先鼓励我的就是景照,因我常在他主办的《陇海书画》报上颁发诗作,比力了解我,所以他不仅支持我写作,且在多种场合提及并鼓励出书,並提出多种方案供我选择。邳州老年大学张佩荣校长并不认识我,见我常发文章,便在《邳州老年大学群》里发声,希望我能将文稿集中出书。我的同事张淑娟从我开始写作,就大力支持,一开始就给我打印稿件,储存和发稿子,持续经年,直到我能在手机上输写为止。我的孙子祥祥在办公室也偷闲给我打印稿件,储存稿件,因我不会写拼音英文网址,都是他邦我向报刊杂志发稿子,恐怕耽误他的工作,我便学习在手机上输字,后来便慢慢地由本来必需在纸上先打草稿,到后来也能直接在手机上写了,这是一大进步。鉴此,祥祥给我买来了新手机,我嫌浪费,硬叫他退了回去,他不安心,过了几个月又把本身的手机给了我,争辩说他本身又买新的了。至今我仍用他给我的手机,非常好用,我所有的文章都出自这里。

去年,先后在宿羊山中学、新城中做教师的侄孙女响玲来看我,知我有出书的意向,大加赞尝和鼓励,并积极邦助做好先期工作,把所有文章整理好、分类编录在W里,后面还有大量的校对工作。这对不懂电恼的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及时雨,给我解决了不少难题。

徐景洲老师更是一邦到底,从指导写作,修改发稿,鼓励出书,拟定书名,分辑名录,撰写序言,直至书籍印数、封面设计等等事宜,都给我想到办到了,这对一窍不通的我来说,无疑是东风,更是春风。

衷心感谢吴敏同学挥毫泼墨馈赠墨宝,热情为我题写书名。

衷心感谢周保忠、王响玲、史培云等同志在百忙中三校书稿的辛勤付出。

由于初学写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多少年前的往事,记忆可能有偏差,行文不免有错讹之处,故敬请知者勘误,更请方家不惜赐教。

二0一九年六月九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359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