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胃癌?常与胃病混淆,死亡率高,治愈率低,40岁以上的人要当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86516321 发表于 2020-6-17 08:58: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86516321
2020-6-17 08:58:06 5231 0 看楼主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大部分癌症的生存率都在不断提高,但是唯有“癌症之王”——胰腺癌是个例外。胰腺癌的生存率一直停滞不前,甚至五年的生存率只有5%至10% 。

可以说胰腺癌是所有的恶性肿瘤中,生存率最差的,死亡率最高的。之所以胰腺癌预后会这么差,就是因为它实在“躲藏”得太好了,很多人一查出来就是晚期......

胰腺癌为何难发现?

>>>>

位置深

胰腺,深藏在人体左上腹的最深处,与肝、胆、肠、胃等器官紧密相邻,其后方是错综复杂的血管和神经组织,特殊的位置也导致它更易“隐藏病情”。




>>>>

几乎无早期症状

因为胰腺癌在早期几乎没有任何不适。

或表现为轻中度的饱胀、隐痛或钝痛、乏力、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症,或因其功能减退,出现脂肪泻。而这些不严重的症状则很容易与消化道疾病相混淆。

一旦确诊时,往往85%的患者被诊断时已处于晚期,失去了最佳手术时机。

为何胰腺癌难治疗?

>>>>

恶性程度高,转移速度快

胰腺癌的恶性程度相对较高,其转移速度也非常迅疾,短短的时间就能侵犯周围淋巴结和血管。

>>>>

手术难度大

即使使用手术治疗的话,胰腺癌周围的十二指肠、胆管以及脾胃等器官都要切开,手术难度也会相对较大。尤其是一旦癌细胞对大血管形成包围圈,那即便是可以进行手术,手术风险也相对较高,患者很容易在手术中因大出血发生意外。




>>>>

缺乏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

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那只能通过放化疗等方式来杀死癌细胞。然而,胰腺癌的癌细胞对放化疗并不敏感,所以也很难控制癌症发展。

胰腺癌的“诡异信号”

1

腹部反复隐痛

痛的感觉类似胃病,胃镜检查并没有发现异样。但是胃痛的情况依然存在,并伴有胃口不佳,消化不良的症状。

2

新发糖尿病

胰腺癌分泌的一些因子,可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或是损伤β细胞功能,从而引起血糖升高。如果近一两年新发的糖尿病,并不是原发的,那么就要警惕可能是胰腺癌所导致的。糖尿病只是它的一种表现。

3

频繁出现腰背疼痛

胰腺在腹膜后方,也就是紧邻脊柱。当胰腺肿瘤长大,侵犯或压迫到腹腔神经丛时,会引起腰背的疼痛。尤其是有平卧时加重酸痛感的症状,可能预示着胰腺癌。所以频繁出现腰背疼痛的都建议去骨科排查一下。




4

反复发作的胰腺炎

如果胰腺炎总是反复发作,建议要进一步去筛查胰腺。很多时候,胰腺炎的病情会掩盖胰腺癌。

5

无故暴瘦

有的患者在饮食定时定量的情况下突然大幅消瘦,体重轻了十斤二十斤以上,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引起注意。

6

黄疸

胰腺管与胆总管的汇合处被称为壶腹部,若早期胰腺癌的肿瘤长在胰头处,既可能压迫胰管,导致胰管扩张,也会压迫胆管。轻时导致胆管扩张,严重时出现胆管完全梗阻,引发黄疸。

若胰腺癌肿瘤长在胰体尾处,到肿瘤晚期时,会出现肝脏转移,如:肝内胆管转移,肝门的淋巴结转移等。此时也会压迫胆总管,引发黄疸。因此,黄疸不仅是肝脏疾病的征兆,也可能预示着胰腺癌。

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

大于40岁的中老年男性

男性的胰腺癌发病率远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风险增大。

一方面,胰腺的重量会减轻。人体在30岁时胰腺最重,约有60-100g,但到50岁后可减少至60% 。与此同时,胰腺功能也会衰退,增加病变风险;

另一方面,中老年人血管硬化加重,会导致胰腺组织缺血,而引发胰腺导管上皮出现增生,增加胰腺癌风险。

>>>>

糖尿病患者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更易患癌症,尤其是胰腺癌。在发病机制方面,糖尿病与胰腺癌有部分相同的病因,其中,高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也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患者高发胰腺癌的原因之一。




>>>>

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

如果家族中有人患过胰腺癌,那么后代患上胰腺癌的可能性也会比较高。

>>>>

有胰腺疾病史

反复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最大危险因素。胰腺炎有急性与慢性之分,但经常反复性的急性胰腺炎会发展为慢性胰腺炎,而慢性胰腺炎也可能会发展转化为胰腺癌。炎症刺激胰腺,当胰腺管道有损伤时,胰液中的消化酶会将胰腺自身溶解消化,扩大胰液的渗出。此时就像开了闸洪水般,病情迅速蔓延,甚至可能引发癌症。

>>>>

胰管结石的人

胰腺管与胆总管有一个共同开口——壶腹部,当胆结石堵住这个开口时,胰液无法通过胰管到达肠道,其消化酶也会消化胰腺组织,诱发胰腺炎,增加癌变风险。

>>>>

长期吸烟嗜酒的人

据资料显示,烟草中致癌物质会通过多种途径伤害胰腺。如:经胆汁分泌进入胆道后,反流入胰管内刺激胰管;肺部及呼吸道吸入后随血循环进入胰腺等。

而且正常的胰腺比一般器官都要软,似豆腐,但饮酒过多会导致慢性胰腺炎,出现胰腺硬化,硬度可似木头。




>>>>

肥胖人群

胰腺癌也被称为“富贵癌”,超重、肥胖人群的发病率可提高45% 。高脂肪、高胆固醇等食物会在体内转化,形成环氧化物,从而可能诱发胰腺癌。

而日常的暴饮暴食,也会诱发急性胰腺炎,轻则上腹痛、恶心呕吐,重则导致休克。

保护胰腺,重在预防

1

饮食清淡

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食物,不仅容易引起肥胖,并且这些食物会转化成环氧化物,增加胰腺癌风险。

虾滑油菜汤

虾的油脂成分少,但蛋白质含量高,也含有镁元素、虾青素等营养成分,加上清淡的小油菜,能辅助预防胰腺疾病。

【食材】鲜虾、小油菜、胡萝卜、姜、食盐、白胡椒粉

【步骤】

① 将虾头、虾尾一分为二,去虾线、虾壳。

② 用菜刀侧面将虾尾拍碎,砸成泥状,但不要用刀刃剁碎。

③ 在虾肉中加入姜汁、盐,进行摔打,制成虾滑。

④ 锅中加清水煮开,放入虾头煮汤,开锅后改小火炖煮一小会。

⑤ 捞出虾头,汤中放入制作好的虾滑,加入白胡椒粉,放入小油菜心、姜、胡萝卜,煮熟即可。




2

远离烟酒

有数据显示,吸烟者患胰腺癌的几率是不吸烟者的2~2.5倍,且发病平均年龄提前10~15年酒精可作为致癌物质的溶剂,促进致癌物进入胰腺,增加胰腺癌的发生几率。

在西方国家,长期过度饮酒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占70%~80%;而在我国胆道系统疾病是慢性胰腺炎的重要病因,约占40%~50% 。

3

拒绝有害物质

少接触苯胺、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研究显示,长期接触这些有害物质者,患胰腺癌风险比正常人高约5倍,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更应做好防护工作。

4

科学运动

长期坚持慢跑或慢走,可以降低胰腺癌风险。健康的运动也可以强身健体,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5

定期体检

建议大家要重视定期体检。特别是40岁以上,不管男性女性,最好在体检项目中进行胰腺B超、CT,还有进行肿瘤标志物CA19-9的筛查。这些都是发现、诊断胰腺癌的常用手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86516321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523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