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艾山奇谭之三:熬不干的灯头油,吃不完的五谷粮(作者:艾山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6-12 17:5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6-12 17:56:24 3334 0 看楼主


艾山前的庄户人,在艾山的怀抱里,在龙凤鸭河的润补中,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人口也增加的很快,从本来的小山村,不知不觉中,就发展成一个很大的村落来。

庄户人最勤劳,一年四季得忙足三季多,也只有到冬天,快过年时,才能休息个把两个月的。可就是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勤劳快乐的艾山人,也不闲着。他们从没进腊月就开始,为过年时的欢乐准备着了。

我们村有春节玩“香会”的传统,这传统有多少年了,我不知道。在我孩提时,依稀还记得,腊月里的晚上,我和姐姐们一起到大队部里,看大人们排练舞狮子,踩高挑,打挂鞭,跑旱船等等节目,敲锣打鼓,吹吹拉拉,又好看,又好听,好不热闹。

那会排练场就在大队部的院子里,院子里高高挂起大电灯,把寒冷的冬夜,照的暖暖的。排练的姑娘和小伙们,个个都很卖力,灿烂的笑容和欢快的声音,感染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都很高兴。等他们排练完了,到大队部的伙房去喝稀饭时,我们这些小孩也都回家了。

记得,那年看完他们排练后到家,我和睡在床上的爷爷拉呱。爷爷问我,排练完你们小孩去喝稀饭不?我说,我没去喝,那是给他们排练人喝的。

我爷爷说,其实你们小孩要去,他们也会给你们喝的。因为我们山前从古到今有规矩,陪练的,看二行,到最后,大家都喝碗热稀饭后,在回家睡觉。

爷爷翻身起来,披上大厚袍子,按了袋烟叶,划根洋火把烟锅子点着,吸了两口,和我讲起他年轻时玩香会的事情来。

那时候穷,也没有电,大家就在我们王家祠堂前的空地上,趁着月光来排练,要是遇到下雨下雪了,大家就到祠堂里面,练唱歌,记歌词,那时候都在唱什么小五更一类的小调子。

可是,屋里没灯,太黑,怎么办?大家就用一个破碗,搓个绵芯,然后,挨家挨户的去祈油(祈,相当于现在的AA制),在还没有煤油的年代里,点灯只能用豆油,菜籽油来代替。这两样油,本身家吃都金贵着呢?谁舍得给多,所以,家家户户都给一点点,像挤眼药水一样,整个村下来,还装不满这个破碗。

他们排练完,也要喝稀饭的,烧稀饭的粮食,也是各家各户祈上来的,有的给大米,有的给小米,有的给山干子,有的给绿豆,有的给玉米,江豆等等,正宗的五谷杂粮,就是在现在,那也是一等一的无污染的杂粮。

收上来的五谷杂粮有小半口袋,找一个老实可靠的人保管,在找一个能吃苦勤快的人给烧锅熬稀饭。

当天擦黑影时,人家排练开始,这两个人也就开始忙活,刷锅生火,加水加杂粮,小火慢熬,比及他们排练完,这一大锅喷喷香的杂粮粥也熬好了。大家自带饭碗,盛好后,呲溜呲溜的喝完,回家睡觉。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谁也没在意,转眼间快两个月了,春节就要来了。可是,那碗灯油没见少,那小半袋的五谷杂粮也没见少。上岁数的白叟,看在眼里,装在心里,也都不说这两件事,但他们也怕有嘴碎的,嘴欠的人,来说这两件事。

越怕越来事,越渴越给盐吃,这么多人里面,讨削嘴欠的人还真有,终于有个愣头青,看着那破碗灯说话了。我就纳闷了,这半碗油,这都点两个月了,怎么弄撑劲的,还没没烧完。还有,咱逗祈那点粮食,我们这么多人吃了两个月,还没吃完,你们说奇怪不奇怪?

奇怪的事情,还真的发生了,当晚那碗灯油一个劲的再少,很快就油干灯灭,大家伙摸黑窟说话。更神奇的是,那两个晚上熬稀饭的人,刷好锅,添好水,生好火,去到那袋子里面拿五谷杂粮时,里面空空如也,啥也没有了。

岁数大的人,都怨那愣头青说话莽撞,嘴狂,说了不该说的话了,犯了大忌,泄露了天机,惹得大仙们生气了,大仙们不在帮大家了。

就是到现在,春节之前,家里炸丸子时,大人都会把小孩撵出去,就恐怕小孩说话不周,猛不丁的来句炸完了嘛?炸丸子不能说炸完了,只能说炸好了吗。

这事,听起来很玄,玄的让人不敢相信,但现实确实就是这样的,仙术也好,妖怪也罢,谁也没有能给解释清楚。

听我爷爷说,阿谁嘴欠的愣头青,到后来,他的媳妇也跟别人跑了,他本身还是光棍一条,混了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333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