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城风流:文化佳平台 陋室鸣金凤(作者:王以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6-13 16:5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6-13 16:57:09 3782 0 看楼主


深巷亮虹霓,陋室鸣金凤。

在一个普通的长街深巷里,在一个不起眼的陋室中,谁也不会想到,这里竟藏着一个丰富多彩储存知识的海洋——邳州新颖彩色印刷厂。从这里扬起了远去的长帆,从这里飞出了金色的凤凰。

一年前的一天,《陇海书画》主编闫志安老师电话嘱我将诗稿,直接送到彩色印刷厂,声言其正在那里排版,我骑上电动车飞一般来到指定巷口,向里面走了又走,拐了又拐,仍迷宫般的不得要领,再次电话联系,按图索骥,终于看到了彩色印刷厂的牌子,挂在一个矮矮的墙角里,门口有一辆送纸的小货车。

进入厂房,在通道的两侧房间里,陈设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机器,各类型号、各种颜色的纸张,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油墨香味。过了通道,是一座二层小楼,一楼里也是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印刷器材,有人在装订,将一摞一摞的印刷物整理好,摆放整齐,先将书脊用纸和浆水固定,再把机器通上电,咔嚓一声就完成了。有人在切割,将待切的印刷品送进机内,用手指按动键盘上的有关数字定好格式,最后咔的一声,也把厚厚的一摞印刷品,整齐的一件一件的切割下来,上下、摆布、大小,丝毫不差,轻松自如,真是神了。我佩服的直惊叹,我想象的应该是用尺条压在纸上,再用切刀用力切下去。若再先进点,也要和照相馆那里一样,用一个类似铡刀样的装置,把照片四周切割整齐。工人不屑的说,今非昔别,那都是过时的老黄历了。

更令我想不到的还在后头呢。

我扶着钢管焊的侠窄的楼梯,爬到楼上,当时闫老师正在等我,看过我的稿子后,便交给电恼前的一个小伙子,唰唰唰几分钟时间搞定,将稿子排进去了。真不敢相信我的眼睛,算是大开了眼界。

后来才知道小伙子叫戴成秋,高中毕业,肯钻究,又勤奋,对电恼更是专家,业务熟练,技术高超,已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十年磨一剑”,炉火纯青了。

是的,炉火纯青了。他凭着一台电恼,呼风唤雨,裹雷挟电,绘画着胜利的蓝图,创造着人间的美好;给人们送去喜悦,给世界带来欢笑。他的睿智勤奋和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去总见他坐在电恼前,不竭的看稿,不竭的思考,不竭的输字、排版、校对、修改、设计、插图,还要不时的和来人交流,和作者沟通商量,设计最好方案,找出最佳图径。他能虚心听取意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千方百计把事情做快做好。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没有昔日印刷厂无数的铅字,没有熙熙攘攘忙碌的人群,没有机器的隆隆轰鸣。有的只是台灯下的凝思、键盘上的嘀嗒、闪烁着的屏慕,一部十万、二十万字的书稿,一天摆布就可以排印出来,完全搞定。这就是高科技、现代化,如发展到5G时代会是什么样?明年再来也许就有了答案。

在这里每天和他打交道的大都是文化人,有文质彬彬的老师教授,有充满活力的作家诗人,有风风火火的新闻记者,有满怀激情的词人赋家,有书法家,有摄影家,有大画家,有学校校长,有银行行长……他们谈文章、谈诗词、谈绘画、谈编纂、谈学问、谈修辞……“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名符其实的书香门第。

不是吗?《邳州老年大学报》在这里排版,《东篱报》在这里付印,《陇海书画报》从这里发出,《邳州文化》在这里出版,《大运河文化研究》在这里成书,月报、季报、双月报在这里诞生;月刊、季刊、双月刊在这里问世,各种著作、图书、手册、札记在这里成书;还有各种校报校刊、文书文件、家谱家训等等不一而足。俗话说壶小乾坤大,杯浅友情深。”这里是厂小天地宽,室简学问大。从而让我想起了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陋室铭》。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只要你有知识有文化,你就拥有了最大的财富,就拥有了最多的美好。这里是陋室吗?有谁来计算过这里的精神财富、关注过这里的文化嘉年华?这是无法计算的,因为这里只有无价的虹霓,只有高鸣的金凤。

这里是陋室吗?孔子云:“何陋之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378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