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厨师日:青海“大厨”为你精选青海十大美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ingdong000 发表于 2018-11-30 17:3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xingdong000
2018-11-30 17:34:26 2776 1 看楼主


每年的10月20日为世界厨师日,在厨师日期间,世界各地都在评比本地的"名点"、"名菜"、"名宴"。青海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青海食物多以粗粮制作的各种小吃、面食为主,其好吃的味道、丰富的营养,成为了越来越多“吃货” 们的选择。今天,小编精选出青海的十大美食,让你隔着屏幕品尝一下来自青藏高原的美味。

青海酸奶



很多外地人第一次来青海都会纠结于青海酸奶为什么不是“喝”而是“吃”的?青海酸奶,与内地酸奶不同,这里的酸奶浓厚得要用勺子来吃,上面凝结着一层厚厚的奶皮,它的香醇鲜嫩非同凡响。或者在酸奶里加一勺白糖,酸中带甜,炎炎夏日吃上一口,更是凉爽可口。

手抓羊肉



青海手抓羊肉,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吃法有三种,即热吃(切片后上笼蒸热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后直接蘸精盐)、煎吃(用平底锅煎热,边煎边吃)。特点是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俱全。更重要的是没有羊膻味。

杂碎汤



青海人民把杂碎汤泡馍看成是最美好的早餐。它既能补身、耐饥,又能抗寒。杂碎是指煮熟的牛羊的头、心、肺、肠、胃、四蹄等,俗称"下水"。它又分两种,即"牛下水"或"牛肉杂碎"、"羊下水"或"羊肉杂碎"。杂碎汤就是杂碎煮成的汤,即下水下锅后,加调料、山楂等物,文火煮,肠肚烂后捞出,继续煮头蹄,去上层油 凝固(称"化油"),全部捞出备用。汤中加一些干葱丝、绿芫荽等调味品。杂碎汤香味浓、不腻、补身。

青海尕面片



尕面片,又叫面片子。将揉好的软面先切成粗条,叫"面基基"。然后用潮毛巾盖上半晌(此时称"回面")。"回"好后,拿入手中,用手指捏扁、揪断,每个大约手指宽,投入沸水中,煮熟可食。由于面片小,故叫"尕面片"。

青海酿皮儿



酿皮是在麦面中掺和必然数量的蓬灰和敷料,用温水调成硬面团,再几经揉搓,等面团精细光滑后,再放入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出淀粉,面团成为蜂窝状物时,放进蒸笼蒸熟,这叫"面筋",再将沉淀了淀粉糊舀在蒸盘中蒸熟,这便叫"蒸酿皮"。蒸熟了酿皮,从盘中剥离,切成长条,配上面筋,浇上醋、辣油、芥茉、韭菜、蒜泥等佐料,吃起来辛辣、凉爽、口感柔韧细腻,回味悠长。

甜醅



说完酿皮,不得不说一下甜醅。甜醅是用青藏高原耐寒早熟的粮食之一青稞加工而成的一种风味小吃。群众中有句顺口溜:"甜醅甜,白叟娃娃口水咽,一碗两碗能开胃,三碗四碗顶顿饭"。它具有醇香、清凉、甘甜的特点。吃时散发出阵阵的酒香。夏天吃它能清心提神,去除倦意;冬天食用则能壮身暖胃,增加食欲。

熬茶



熬茶是一种煮开的红茶。喝熬茶是青海的一种饮茶习惯。熬茶是用川湘茶区出产的砖茶加水煮开,再加上青盐、花椒,讲究点的还要加上姜皮、荆芥。青海人喝咸茶,有句顺口溜“茶没盐,水一般,人没钱,鬼一般”。

青海土火锅



青海人把火锅称为“锅子”,其食材和做法极具青藏高原特色。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盛产牛羊,青海土火锅的“锅底”一般由羊肉清汤加少许酸菜制成,口味偏重香辣,不加红油及过多调料,汤色清亮,滋味天然醇厚;尝一口,羊肉的鲜美与酸菜的爽口完美结合,令人齿颊留香,又绝无肥腻之感。

干拌



干拌是一种先经水煮,而后加入丰富的佐料炒制而成的拉面,辣椒和醋可按照本身的饮食习惯添加,配上一碗牛肉清汤,味道独特、极为爽口。如果你喜欢吃辣,那么调上辣子,倒上醋,像干拌一样拌起来,再配上一碗酸汤!那味道简直太"舒坦"啦!

熬饭



青海习俗菜肴,带肉汤的烩菜。在煮过肉中的汤中(羊肉汤最好),放入煮熟的白萝卜片、粉条、熟洋芋块、小块羊肉、猪肉、炸熟的肉丸子等,加盐、花椒粉、姜粉、五香粉等调料,烧沸即可食用。汉族一般在中秋节、除夕作为晚饭。西宁汉族办丧事招待吊唁客时的"汤米三碗"其中一碗是熬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蜗牛 发表于 2018-11-30 17:35:13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蜗牛
2018-11-30 17:35:13 看楼主
这篇文章写出比了较真实的青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xingdong000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2776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