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间章回】我切过几年折子(马其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misisi 发表于 2019-3-11 08:48: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misisi
2019-3-11 08:48:10 3849 0 看楼主
        用芦苇编织的长条状物,我们那里叫折子。把折子一圈圈螺旋状围起来,里面可以放粮食。在塑料产品出现以前,祖祖辈辈都是用这种方法储存粮食。人们把十几米、几十米长的一段折子围在一起,称作一窝折子。一般生产队里都有十几窝甚至更多折子,社员家里通常只有比较短的一窝折子。因为要用类似瓦工刀那样的切刀把芦苇连续弯折,所以把这种活计叫做切折子。我在两次上初中间隔的三年里,切过不下一百窝折子。
         为什么说两次上初中间隔三年呢?那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独特巧遇。我1966年小学毕业,接着考上初中,9月1日开学。9月21日,在林彪“全国大中小学停课闹革命”的号召下,学校停课。那年我只有14岁,只能是红小兵。大一点的同学大串联走了,我们就回家劳动。再次上初中的时间是1969年11月。
        这三年,像我这个年龄,不算劳力,不用参加生产队劳动。一开始就是帮助家里薅草喂猪,也薅草送给生产队喂牛喂猪挣工分。大约1967年秋天,看到堂兄弟其祥从西李庄学来了切折子打席的技术,我也试着练习切折子。
        我去集市买来一捆芦苇,用专门刀具把每一根芦苇沿着长条方向划开,再把整捆芦苇铺在平整地面上,洒些水,接着推动碌碡把芦苇反复碾压,直到芦苇变成软软的芦蔑。然后就是切折子。天热的时候,可以在树荫下切,其他时间都在异常扁窄的屋里,而且一直都是蹲着。在地坪上,左手拿着芦苇蔑子,右手持切刀把芦苇蔑子弯折,再放下刀,双手翻动,如此重复,把蔑子编成半米宽50米长的折子。
        本地人一般使用30厘米宽的折子,集市上都是这样的。那时供销社收购站正在收购50厘米宽50米长的折子,听说收购站的折子要销售到东北地区。
        一开始,因为老是蹲着,蜷的实在难受,我一天只能切几米、十几米,而且质量也不好,宽宽窄窄,鼓鼓囊囊,要是拿集市上卖,根本没有人要。人家卖的折子宽窄一样,板板整整,颜色相同,特别漂亮。第一窝折子只能留作家里用。
        三老爷家的二大爷是收购站的收购员,他给我很大鼓励,让我好好跟堂兄弟其祥学习。其祥到底是认了师傅的,比我早干一年多。他很熟练,切的折子不仅漂亮标准,速度还很快,一天差不多能切一窝半米宽50米长的折子。这样的一窝折子能够挣上两三块钱。那时生产队年终决算的工分一天最多四毛钱。
        我用了三四天时间切好的第二窝折子,比第一窝好看多了,当然还是差距不小,送到收购站,二大爷邹邹眉头,还是收下了,不过只能算二等,价钱稍微低一点。要是别人,他根本不收。算来,那窝折子我赚了两块多钱。那是我第一次赚这么多钱,非常高兴!然后再去集市上买芦苇,来家继续切折子。慢慢地,我切的折子也符合标准,变得漂亮了,二大爷也能给我一个好价钱收购了。一两个月以后,我切折子的速度也能三天两窝,最快也能一天一窝。只不过,需要一天十几个小时连续蹲着,实在是太累。
        能够挣钱,家里再用软壳本买统销粮就不那么发愁了,饭也能吃得好一点、饱一点。穿的衣服也比以前改善很多。
        大约是1969年春天,在切折子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左下腹部长个小疖子,没有太在意。几天以后,疖子越来越大,再蹲下弓腰切折子时,疖子受到挤压,疼痛难忍,后来竟然发展成脓疮。那年头,长脓疮对于很多人不稀罕。长了脓疮,折子实在不能再切了,就去医院打青霉素。最后脓疮破了,我的左下腹部贴近腰带处,留下了一个三四厘米长的疮疤。
        1969年到1974年,我先后上初中、高中,偶尔也利用节假日切折子,赚点零花钱。以后,就再也没有做过,因为那个营生实在太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misisi 当前离线
网站编辑

查看:384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