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国藩是怎样逆袭成为“完人”的 (连载之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yywx1111 发表于 2019-3-11 22:14: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yywx1111
2019-3-11 22:14:20 2844 0 看楼主
曾国藩是怎样逆袭成为“完人”的
(连载之一)
作者:沂水老癫

提起曾国藩,大多数国人津津乐道,他被誉为“古今第一完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儒家学派最后一个集大成者,是中国近代史上享誉中外的风云人物,也是后代很多大人物的男神。
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毛泽东于曾国藩死后21年后出生,当时曾国藩的“余热”尚在,湖南人到处都在吹捧这位老乡。毛泽东肯定非常了解这位老乡,尊崇这位老乡,当然也在学习这位老乡。纵观毛泽东最初的成功之路,和曾国藩有类似之处。如果不是天平天国运动,曾国藩不可能成为统帅三军的大帅;同样,如果毛泽东不是生逢乱世,他也许一辈子当教书先生。两人最初都是一介书生,却走上了同样的领兵打仗的道路。晚清历史选择了曾国藩,共和国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唯一不同的是,曾国藩替腐朽的晚清皇室出力卖命,成功后被封侯拜相;毛泽东则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成为开国领袖、全国全世界举世公认的伟人。
蒋介石这样评价曾国藩:“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国人都知道,蒋介石一生信奉基督教,他的手边永远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就是曾国藩家书。
国共两党的最高领袖,两个不同阵营的领军人物,却对曾国藩的评价,都高度统一的完美。
曾国藩谥号“文正”,后世人称“曾文正公”。各位看官,在封建社会,皇帝后妃、王公大臣盖棺论定,都会敕封“谥号”,“文正”是对臣子的最高一级的称号。整个封建社会,自唐代魏征第一个被封“文贞”(北宋避仁宗赵祯名改为“文正”),被封此谥号的大臣寥若无几,如我们熟知的北宋的范仲淹、司马光,明朝的方孝孺,清朝的刘统勋等,不过二十多人。满清一朝266年,受封“文正”者仅有8人,连刘墉、纪晓岚这样的大学士、军机大臣都未获得此“谥”,曾国藩能得此殊荣,说明他在大清帝国的分量的确很重。
可就是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却是一个天资愚钝、笨得要死的人。
1811年,曾国藩生于湖南省湘乡县。国人都知道湖南是毛泽东的老家,湖南湖南,洞庭湖之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英雄辈出。
自宋以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移,湖南也历经几次大的移民,他们与先秦湘楚先民们一起,历经楚文化的激荡以及中原文化的洗练,创造出了湖湘文化。宋代中国四大书院,湖南就独占其二:长沙岳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自此,湖湘教育逐渐居中国前列,风气愈盛,至近代湖南人创造了“中兴将相,十九湖湘”、“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湖南人才半国中”、“无湘不成军”等的盛况。
曾国藩出生于一个穷秀才家庭,好歹也是个读书人家,是宗圣曾子的后人,世代都想通过读书入仕出人头地。曾国藩天分不高也许是遗传的原因,他的祖父曾玉屏读了多年书没考取任何功名,他的父亲曾麟书考了17次秀才,到了50多岁才勉强考中。小国藩5岁时,爷爷和父亲就开始教他读书写字,可曾国藩脑袋瓜子就是不开窍,十足“笨小孩”一个。别人一点就通,他就是磨不过来弯;别人一天就能学会的知识点,他一个星期也未必能够掌握。如果现在有这样的小孩,家长估计赶紧想办法去生二胎了。
曾国藩13岁的一个夜晚,他一如既往地进入书房,他要把一篇课文背下来,要不然明天的早饭就保不住了,还可能挨老师的板子。他坐在那里一遍一遍地背诵,可不知道房梁上有个人一直盯着他。
“梁上君子”,就是个小偷,打算偷点东西回家养老婆孩子,谁知道曾国藩进来了,他只能在房梁上苦苦地等着。没想到等啊等啊,曾国藩就是不给他机会!曾国藩拿着书本背到三更半夜,还是磕磕巴巴的背不下来。
这位房梁大哥急了:看这样子,等到天亮也没戏啊!“唰”地从房梁上跳下来,瞬间把曾国藩吓尿了。然而,他也不顾曾国藩的傻呆样,开始大声地从头到尾背诵那篇文章,背完后在曾国藩崇拜的目光中大摇大摆的离开,临走时还不忘教训他一顿“这种笨脑壳,还读什么书!”
连小偷都比曾国藩聪明,你看看他得笨到什么程度。但曾国藩硬是靠着自己的方法,从千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读书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的典范。
曾国藩的读书方法其实很简单:下笨功夫死磕。“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就靠着一股韧劲,把一句话、一篇文章、一本书慢慢读熟、读透,日积月累才学与日俱增。
就靠这一手“铁杆磨成针”的苦练工夫,笨小孩曾国藩在名落孙山6次之后,终于在7次才以倒数第二的名次考上了秀才,那时他快22岁了。各位看官,考中秀才只是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第一道门槛,要想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还要经过乡试、会试和殿试,考中皇榜进士。看官,中国科举制度害死人啊!有的读书人,从七岁孩童考到白发苍苍,耗尽一生,都考不取任何功名。
曾国藩22岁才刚考取秀才,实在是有点晚,可是他凭着一股“倔”劲,厚积薄发,终于成功了!一年后中了举人,四年后,也就是这个少年读书笨得不能再笨的“笨小孩”在27岁中了进士——三甲第44名,赐同进士出身。
曾国藩的读书之路告诉我们:人生的路其实很简单,认准一个目标,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终究会有回报。一天一月一年,你所走过的每一个台阶、翻过的每一座山头、跨过的每一条河流,岁月都不会辜负。
各位看官,曾国藩的逆袭之路完了吗?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面”,这只是取仕的第一个阶梯,好事才刚刚开始。诸君,听我慢慢道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yywx1111 当前离线
版主

查看:284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