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国藩是怎样逆袭成为“完人”的 (连载之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yywx1111 发表于 2019-3-11 22:15: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yywx1111
2019-3-11 22:15:46 3577 0 看楼主
曾国藩是怎样逆袭成为“完人”的
(连载之二)
作者:沂水老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曾国藩十几年寒窗苦读、炼狱般的勤奋终于苦尽甘来、开花结果。他27岁中了进士,不久又在朝考中名列第二,被道光皇帝简拔翰林院庶吉士。各位看官,翰林院庶吉士是个什么官啊?
在所有的进士中,只有一甲状元、榜眼、探花三人可直接进入翰林院,二甲和三甲中挑选精英考试优异者才可成为庶吉士,曾国藩虽是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可是他朝考相当优秀,第二名啊,可见曾国藩也不是浪得虚名。
庶吉士,亦称庶常,名称源自《 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庶吉士是朝廷的储备干部,明清两朝的好多大学士、宰相、军机大臣正是庶吉士出身。他们的职责是给皇帝讲解经史书籍,并帮皇帝起草诏书,是皇帝的近侍秘书,品秩不高,刚入翰林时为七品芝麻官,权力却是很大。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中央政策研究室中的办事和智囊机构,或者是团中央书记处的人才库,清一色的清华北大的高材生、博士后研究生、留洋海归啊,人家起点高,刚踏入工作就是个正处副处的前途无量的年轻干部。
不到28岁入翰林当京官的曾国藩心里像抹了蜜一样,别提有多高兴了,自然是心花怒放、春风得意。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又有诗曰:“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刚考取功名,曾国藩有点冲昏了头脑,萌发出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在京城的头两年,他每日受邀赴宴,抽大烟、喝花酒,听听戏、下下棋、玩个牌打个麻将,吃喝嫖赌抽样样俱全,夜夜笙歌、日日玩乐。日子久了,还滋生了很多不良情绪,不但傲慢无礼,激进暴躁,骂同僚,骂皇帝,多次和同乡、同事发生争执,一言不合,便恶语相向,而且变得虚伪、狡诈、圆滑。
30岁时,曾国藩意识到如果自己再这样混下去,自己的一辈子也就这样过去了。忽然有一天,曾国藩和一个同僚吵完架之后,进了一个小酒馆,喝得酩酊大醉、昏昏睡去。酣睡中,他梦见了他的祖先——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曾参,后人称宗圣曾子。据族谱记载,曾国藩是曾子70代孙。睡梦中,曾子正襟危坐,教训他要以孔子为榜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要辱没了先贤之风。
曾国藩从梦中猛然惊醒,痛定思痛、思索再三,拿把剪刀,削发立誓:“不为圣贤,便为禽兽。同时为自己改了字号叫“涤生”,意思是洗涤自己之前的种种恶习,痛改前非。各位看官,曾国藩是不是喝酒把脑子喝坏了吧?脑子进水了?头脑发热?酒不喝了,烟不抽了,烟花巷子不去了,戏也不去听了,同僚们都嘲笑讥讽他,成为圣贤,白日做梦吧,我看你曾国藩能撑几天?不过是装装样子罢了。
那么,曾国藩后来怎么能完成内圣外王的事业呢?刚刚立下雄心壮志后,曾国藩嫌自己的气场不够强大,听说寺庙里有一个高僧能够帮助他,于是他就去拜访了这位高僧。高僧察言观色,看出曾国藩绝非等闲之辈,写了四个字让曾国藩带回家去揣摩。这四个字就是:神、敢、怨、傲,前两个字是要求他去做的,后面两个字是必须戒掉的。“神”是精神,每天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敢”是大丈夫要敢作敢为;“怨”是告诫他不要怨天尤人;“傲”是告诫他不要骄傲自大。曾国藩把这四个字记在心里,时常对照自己的言行,以此来警示自己。为了修身,曾国藩养成了读书人都想去做却难以坚持的好习惯——坚持读书学习、写日记。
曾国藩30岁起,只要空闲下来,就会拿起书本阅读,不论风吹雨打、生病忙碌,每天读不低于10页的史书。历史就是人类过去发生的事,如果能够从前人的教训中吸取经验,对自己的人生也是大有裨益。他边读边写日记,从起床到睡觉,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检查一举一动,记录自己的各种糗事、不足,有了错就深刻剖析、改正。在曾国藩家书中,随处能看到这样的字眼,“未能改得一过”,“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忽忽已过十日……”他不只记录下来自己看,还邀请亲友们点评他,把自己的缺点和改正缺点的过程,完全暴露在众人眼前,让大伙儿一起监督他。
勤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让外部精华充实头脑。写日记是为了自我监督,在内部磨练自己的心智。一内一外,长久的自我修炼,让曾国藩在成为圣贤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这个角度来说,《曾国藩家书》比卢梭的《忏悔录》意义更高。
曾国藩凭着这样自省的功夫,戒了烟,戒了色,戒了赌,戏不听了,酒场能推的就推掉了,也改掉了暴躁的犟驴脾气……他的缺点一点点消失,更难能可贵的是,终其一生,他只因为重病,中断过两个多月,直到去世前一天,他依然在读书和记日记。
梁启超曾经盛赞曾国藩的恒心,说曾文正在军中,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
一件事情,做一天不难,做三年五年也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为什么我们成不了曾国藩?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件利器,专心、长久的打磨。我们仅有凌云壮志,却没有恒心坚持。
凭借自己的努力、刻苦的修行,曾国藩的学识逐渐名满京城,良好的品德更是给朝廷留下良好的印象,吏部每次考察干部,他总是名列前茅。名声越来越大,受到了当时的首席军机大臣、大学士穆彰阿的赏识。经过穆彰阿的推荐,咸丰皇帝注意到还有曾国藩这么一个有才学的年轻人。一次皇上传旨要召见他,第二天他赶到圣殿的时候,宝座上却空无一人,曾国藩心里纳闷:难道皇帝老儿忽悠了他?放了他的“鸽子”?他回去向他的恩师穆彰阿作了汇报,穆彰阿猜想是皇帝想考验曾国藩,教给了他应对的办法。果不其然,皇帝再次召见曾国藩时,曾对答如流,皇帝很满意。
连皇帝都高兴了,还不一个劲地往上升吗?曾国藩1838年进京后的10年之间,连续获得7次升迁。从一个小小的七品翰林院庶吉士,成为礼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堂堂的正二品大员。各位看官,这简直“火箭式”提拔啊,28岁县处级干部到38岁副部级高干,换到今天,也是凤毛麟角,哪怕是家族背景、社会关系强大的“官二代”、“红二代”、“富二代”也是不容易实现的,曾国藩以平凡的农家子弟身份出道,没有任何背景,实现了多少人奋斗了一辈子也实现不了的目标,羡煞多少人啊!
从曾国藩逆袭成功的背后,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人生的启示:所有优秀的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惊人的自律,才会有出彩的人生!(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yywx1111 当前离线
版主

查看:3577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