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全消费者防坑手册:你走过最长的路,就是商家的套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两手相挽 发表于 2019-3-15 13:0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两手相挽
2019-3-15 13:05:33 2930 0 看楼主


来源:21Tech(News-21)原创

作者:杨清清

编纂:刘雪莹

2018年,在经济企稳的大趋势下,小编的钱包也瘪瘪的,成了国民消费中被分级的那一拨。

钱包瘪瘪的时候,就要开源节流,所谓开源节流,用俗话说,就是钱要用在刀刃上。

可道是,每一笔消费,每一项开支,都是精挑细选之后,不寒而栗打开钱包的结果。这简直不是买东西,而是作为消费者的小编对商家的信任支出啊!

这样的信任,大部分能够换回满意的商品和办事。然鹅,也不乏各种商家给消费者挖的坑,消费者稍不留心还是会中招。在一年一度的3·15来临之际,回溯去年,身为消费者的你,不妨仰天长问几个问题:

ofo押金退成了吗?

点了旅游出行应用搭售的保险了吗?

P2P平台上的本金收回来了吗?

网购的时候买到假货了吗?

被大数据杀熟了吗?

…………

一提到这些,小编的内心都在滴血啊。

而就在比来,小编看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收到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1124.96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0.74%。这一方面意味着,消费者维权的意识正在增强,但另一方面,也暗示大量的消费者依然在不竭地落入商户挖的“坑”中。

真可谓,世界上最长的路,就是商家的套路啊。

于是,本着利人利己的愿望,小编含辛茹苦整理了这份《最全消费者防坑手册》,希望大家看到之后能够增进本身的防骗意识,为天下太平而努力抗争!

套路一:长期置放押金

一件商品,收数十倍押金

2018年轰动一时的案例,可谓是ofo的押金问题。



图片:图虫创意

去年第四季度,ofo小黄车集中爆发退押金风潮。至2018年12月19日,ofo退押金在线“排队”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万,待退金额超过10亿元。

同时,在ofo位于北京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的总部,也聚集了大量前去办理退押的用户,现场排起长龙。

彼时,ofo承诺填写完登记信息的用户,会在1-3个工作日内退还押金。然而,用户这一等就是一个冬天。如今,春天来了,最新消息是,ofo用户的押金没退,而是换成了ofo商城的金币,用户可以使用金币在商城内购买商品。



不外,也有网友当即发现,ofo商城内的消费形式是金币+现金,也就是在花费金币的同时,还需要再掏一次本身的腰包。这一举措也被网友们大呼套路。

并且,还有网友指出,ofo商城的商品比其他平台的同款商品更贵。

无论如何,ofo的这一事件,再次表露了“共享出行”行业用户押金监管的巨大漏洞。在小编看来,目前行业内押金监管尚无健全标准的背景下,消费者应该高度警惕要求长期置放押金的企业和行为。

因为,在一个平台上长期置放押金的行为,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它涉及到一个“倍数押金”的概念。

“任何一个租赁产品,都应该强调一个时间段内仅收取一份押金,”此前在接受21tech采访时,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胡钢强调,“如今所谓的互联网租赁单车模式,其实是一对多的模式,亦即一辆单车收取了多份押金。”

按照ofo的公开资料,截至2018年4月,ofo用户数高达2.5亿,然而单车数量只有1400万。你本身算算,一辆车押了多少份押金?

这个道理其实想一想很容易理解。过去你线下租车的时候,是不是租车之前给商户押金,租完之后,商户就立刻把押金退给你?或者说,你在住酒店的时候,住之前给押金,退房的时候押金也退还给你?

那么,为什么到了共享单车平台上,加了共享二字,单次用车结束之后,押金就不退了呢?相当于企业用一辆车的成本,套了数倍数十倍的用户押金。“这种行为严格而言并非租车、亦非信息办事,而是金融办事中的不妥盈利(数倍盈利)。”胡钢直言道。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消费者用完车之后,押金就退还到手头,并且,在当前互联网信息水平日益增长的背景下,返还押金时应该更即时和简约才对,而不是包在商户手里不还。

甚至在用户信用评级工具日渐完善的前提下,免押办事应该得到大范围推广才对。

总之一句话划重点:

任何想要你长期置放押金的平台,都需要提高警惕,能绕开就绕开!!!重要的事情打三个感叹号!!!

说句题外话,作为21tech的老母亲,《21世纪经济报道》早在2017年12月就明确指出过共享单车“倍数押金”的行业问题。有ofo用户告诉21tech,看到该期报道后,TA在2018年每次用车结束后都会申请退押金,于是也没有陷入2018年下半年ofo押金的挤兑风波,“好险好险。”

所以,建议广大读者也多多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APP应用商店搜索“21财经”)的文章,有时候也有利于避坑噢!

套路二:0元购等营销方式

这个经典案(jiao)例(xun),来自于2018年年中曝雷的斐讯。



斐讯公司全名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主打产品有路由器、体脂秤、电视盒子等。不外匪夷所思的是,作为难以与华为、小米等硬件公司相提并论的创业企业,斐讯的产品价格高得离谱,甚至数倍于主流产品价格。

在2018年6月的斐讯新品发布会上,斐讯路由器K2T、运动手环W3和体脂秤S9别离的价格为699元、999元和1399元。

而彼时小米最新的路由器4、小米手环3和小米体脂秤售价别离为199元、169元、199元,华为运动手环、路由器A1的价格别离为268元和399元。

1399元一个体脂秤,并且还是不知名公司的体脂秤,你买吗?小米智能体脂秤才199元,1399元你掏不掏?

许多人必定第一时间会想:必定不买,当我傻吗?

小编也是这么想的。

但谁能想到,在斐讯产品的价格旁边,还标着“0元购”三个字。这可就有意思了。



据斐讯官网介绍,该模式由斐讯联合上海联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璧科技)合作开展,用户如果在斐讯指定渠道购买列入0元购项目的斐讯产品,即可获得一个K码,激活后可获得与产品等值的大礼包,礼包到期后可兑换成现金并提取。

说人话就是,消费者买了斐讯产品,还需要下载联璧金融APP,并在APP上注册及激活产品K码,消费者购买产品花的钱,会在一按时间周期内返还给消费者。有时候是一个月,有时候是三个月,长的话有可能是一年。

看起来真的是0元购。

但换个角度来看,这其实就是在平台上购买了一个理财产品,然后送了一个智能硬件产品嘛!因此,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的关键点,并不在于表面上的购物逻辑,而需要关注,产品背后关联的P2P企业,会不会曝雷跑路,本身的钱能不能收回来。

回顾这整件事情,小编又要划重点了:

天上不会掉馅饼,0元购背后通常都有很深的套路!建议遇到所谓的0元购等推销,还是尽量避远点比力好。

套路三:绑缚销售

提到绑缚销售,小编又是一把辛酸泪。

曾经要跟小伙伴一起出去玩的小编,在携程网站买机票,没注意到默认勾选保险选项,傻傻地多付了好几十块钱(鸡腿又少了好几根)。

多付款之后,一时还没明白缘由的小编,还傻傻地问小伙伴们,“为啥我的机票比你们贵?我是被大数据杀熟了吗?”直到仔细找了一圈之后,小编才发现,本来几个保险躺在本身的订单里。

然后,小编还傻傻地挠头:“俺没买保险啊,这保险哪里来的?”直到小伙伴们告知,小编才知道是下单的时候系统默认了勾选。



携程机票结算页面

如今想到这件事,小编还是想振臂一呼:俺走不外商家的套路啊!

除了搭售保险之外,这类行为还有各种巧立名目。按照聚投诉方面向21tech介绍,携程旗下的智行应用,因在APP购票流程设置中默认消费者选择“加速包”,在2018年遭遇大量投诉。

2019年1月,正式实施的《电商法》对此种默认搭售的行为,已明令禁止。据其第十九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办事,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不得将搭售商品或者办事作为默认同意的选项。



去哪儿软件里暗暗搭售的保险

同时按照《消费者权益庇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办事的权利,即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办事,绑缚销售违反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但聚投诉方面指出,智行仍因其变相默认设置,投诉量连创新高。“进入2019年春运,一个月不到,投诉量已逾1000件。”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商家并未默认勾选产品或办事,但如果以鲜明颜色标注带绑缚产品的选项,以暗淡颜色标注正常产品,则存在必然的诱导嫌疑,是打擦边球的行为。

划重点:

首先,消费者在付钱之前,必然要谨慎谨慎再谨慎,睁大眼睛谨防绑缚销售!同时,如果消费者遇到绑缚销售或强制搭售,必然要第一时间保留证据,并拨打12315或在聚投诉等投诉平台上进行反馈。

套路四:虚假宣传、销售假货

网购常年来都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168.20万件,同比增长126.2%,投诉问题主要为:虚假广告、假冒伪劣、质量不合格、经营者拒不履行合同约定等。



具体的案例是海量的。确实,在网上购物,因为无法看到实物,只能通过页面信息来进行判断。商户也很容易利用这一点来钻空子,忽悠消费者。

在这里,小编只想直接划重点,分享几个消费者购物的原则。

考虑到当前网购平台上,对于商品会有各种评判维度,如商品信息、用户评价、商户评分等。消费者在购物时,应该全面浏览商品信息和相关评价,最好多看看负面评价,判断一下商品的可靠性。

通常来说,商品销量越高,说明越畅销,产品本身相对可靠。不外有时候,消费者也需要注意,如果遇到商品销售量很高,但评论数只有寥寥数条的情况,就应该提高警惕,有可能是店家在刷单。

刷单,换句话就是弄虚作假,你愿意相信这样的店家吗?

其次,如果商品销量很高,但完全没有负面评价,这样的商品也需要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当然,不排除这个世界上存在王牌产品,人见人爱,但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毕竟众口难调。但这种情况大概率还是商家把持了评论,或删掉了负面评论。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去进行核验,比如在网上搜一搜产品的口碑,看一看其他平台上该产品的用户反馈。

写在最后

不得不承认的是,无论怎样想尽办法避雷,商户的套路依然是层出不穷的。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也有可能一时被蒙蔽。

因此,小编在最后为广大消费者祭出最大神器。如果与商家沟通未果后,可通过官方及媒体等各种投诉渠道进行反馈。无论单个事件是否能够最终得到完善的解决,但聚沙成塔,每一个消费者的投诉,最终都将为行业的净化做出贡献。

1.中消协旗下全国12315互联网投诉平台

网站(http://12315.cn)

微信公众号(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

微信小程序(12315)

客户端(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

2.聚投诉平台

网站(http://ts.21cn.com)

微博(21CN聚投诉)

微信公众号(聚投诉)

3.黑猫投诉

网站(https://tousu.sina.com.cn)

微博(黑猫投诉)

微信公众号(黑猫投诉)

4.央广“天天315”栏目

微信公众号(天天315)

微博(经济之声天天315)

栏目组邮箱(315@cnr.cn)

最后,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一说2018年你走过的套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两手相挽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293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