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倒春寒,三大方法预防伤肺的寒邪!振奋阳气,驱散寒湿之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好时光516 发表于 2020-3-23 14:2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好时光516
2020-3-23 14:24:39 3086 3 看楼主


春初天气变化快,容易出现昼夜温差大的倒春寒情况,要想抵御寒邪外闭,内则郁热等寒热错杂情况,还需多做做舒张运动。

以下给大家分享三大方面预防伤肺的寒邪,供大家参考。

乍暖还寒时候、防寒保暖仍是要务

虽然立春已过,天气转暖,但是要注意还有倒春寒的情况发生。春天是阳气开始生发的时候,但是冬寒还未完全离去,故容易出现昼夜温差大的倒春寒情况,而寒邪主收引,春天又有阳气生发之势,所以容易导致寒邪外闭,内则郁热等寒热错杂情况。

大家都翘首期盼春天到来而病毒远去,但新冠肺炎形势仍然严峻,做好防护工作不能松懈。因为无论是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抑或是新冠状病毒,都是具有季节性流行的特点,往往是天气多变时候,人体正气虚弱时发病。

而《黄帝内经》中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所以春天适合多做舒张的活动,但是只能呆在在家的你?该如何养生?如何应付好倒春寒情况?

如何在家预防寒邪、应付倒春寒?

一、肺主皮毛、宣肺驱寒

《黄帝内经》言:形寒饮冷则伤肺。所以防治寒邪,第一重点在肺,肺主表、肺主皮毛,而寒邪伤人往往是从肺、皮毛而入,而倒春寒的时候,往往温差变化大,这种情况易导致感冒不适,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恶寒怕冷,鼻塞鼻涕,喷嚏,头痛等,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



1

注意休息、适当饮用热水

首先要注意休息,适当饮用热水,或者热的姜紫茶、热粥等,微微汗出,可以使寒邪从内而出,但若出现发热情况则需及时就诊。

姜苏代茶饮:生姜3片、紫苏叶2片、红枣掰开2个、陈皮一小块。

姜苏代茶饮可以解表祛湿,益气散寒通窍,适合风寒普通感冒。



2

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

其次预防方面,可以适当运动,因为疫情期间大家都在家,可以坚持打八段锦,尤其可以多练习攥拳怒目增气力,达到舒展肝气,加强运动量的效果。

八段锦共8个分解动作,每一动作对应某一局部起到应有的效能,并通过局部调节整体。

八段锦的好处在于:动作少,作用多,多到什么程度呢?随便一数,就是十几个作用,调理全身脏腑。

所谓动则生阳,阳以化生,8个动作经常练习,能够疏通经络,消解化瘀,增力补钙,保津益气,减脂降压,畅通气血,疏筋柔体,强体增智,从上到下依次调理心肺、 脾胃、 肝胆、 肾和泌尿生殖系统等。

3

适当艾灸,提升阳气

畏寒较重,手脚易冷的可以选择艾灸与肺脏相关的穴位,如肺腧、大椎、足三里等,要注意的是避免夜间艾灸,否则易上火。

非常时期,有条件的可以在家打打八段锦,做做艾灸。

二、温中健脾,调整饮食



因为过年期间,进食较平时增多,容易大饮大吃,此时寒邪易伤及脾胃,且容易与湿邪、食积结合在一起。出现如胃脘部胀满,舌体胖大,齿痕,白腻苔,腹泻水样便或者粘腻便,吃冷的容易胃痛等不适。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若平素受寒或者饮用冷饮等易出现胃痛者,可以制作可以温中散寒的吴茱萸粗盐热奄包热敷腹部,或者艾灸中脘、下脘等穴位。



1

用吴茱萸粗盐热奄包热敷腹部,温中散寒

吴茱萸粗盐热奄包做法:用吴茱萸250克,加粗盐250克,用铁锅炒热后,用纱布包裹温熨疼痛处,冷则炒热再熨,可反复利用。也可先将吴茱萸及粗盐先用布袋装好后,放入微波炉叮热后使用。

吴茱萸:性味辛苦,温,有小毒。《本经》曰:「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可温中止痛,除湿散寒。



2

艾灸中脘,调胃补气

快速取穴:仰卧位,在上腹部,神阙与胸剑结合点连线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脘指的是胃腔,中脘即中焦脾胃区的中心点,中脘是六腑之气的交会,它们的精气都汇聚到中脘这个位置。中脘穴属于任脉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



3

八段锦一式“调理脾胃需单举”

中医认为,调养脾胃的关键,是要顺应各脏器气机的变化规律。

胃气主降,脾气主升,说的是食物经胃部腐熟,需要下行进入小肠来进行下一步的消化吸收,脾气则把食物精华上输于肺,再输布于其他组织器官。

通过脾胃升降有序的运化,全身才能得到足够的滋养。

这是《八段锦》的动作之一,此功法正是利用这一机理,功在强健脾胃,尤其适合焦虑、饮食不规律的人常常练习。

方法如下: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两只手掌心向上,捧在小腹前。

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拢,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拇指展开,仰头看右指尖片刻。

动作复原后,两手交替反复进行,反复多遍。

注意事项:手臂上举时要缓缓吸气,小腹微收,而手臂下落时要慢慢呼气,小腹微松。

切记,脾胃要慢养,急不来,给身体一点耐心!



4

坚持饭后跪坐,有效养胃

每天按照下面的方法跪走1分钟,跪坐15分钟,能够疏通堵塞的经络,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腰背酸痛的症状,还能预防颈椎病,有非常好的养生效果。

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种很实用的养生方法,跪坐。清晨或晚上坚持跪坐30秒,就能起到很好的养胃、治腰痛、防治膝关节炎等效果。

动作方法:

1、提前准备好柔软的坐垫或者瑜伽垫,将双腿跪坐上面,然后以膝盖为支撑点,保持上半身挺直状态,或者用膝盖向前行走,保持1分钟;

2、在柔软的垫子上,保持跪坐姿势,上半身挺直,保持15分钟。

跪坐的三个步骤:

1、两膝着地,小腿贴地,两脚后跟并扰,上身挺直,臀部坐在小腿及脚跟上,目不斜视。

2、跪坐的时候不能将全身的重量用臀部坐落在两脚上,而是用两腿肌肉出力将身体微微撑起,使臀部与两足之间有一张纸的间隔。

3、我们在跪坐的时候要将脊椎挺直,而且身体要感觉是微微浮起来的,这样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跪坐姿势,而且还不会伤害到自己的膝盖。



5

适当减少食量,避免久坐久卧

若兼有食积,如易腹胀,解酸臭、臭秽大便,则需要适当减少食量,避免久坐久卧,适当多步行或按摩腹部促进消化,家中小孩子可以适当备用保和丸,而大人则可备用保济丸等。

但若出现寒邪郁而化热而成寒热错杂证,上吐下泻,发热等症状,则需到专业医师处就诊。

三、疏通气血,活动筋骨

因为春天的到来,气候湿度转大,倒春寒的时候更容易出现雨雪天气,从而寒湿二邪会结合在一起,同时因为大家都在家「蜗居」,肢体缺乏活动,气血不流动,此时最容易受到寒湿二邪的侵犯。如最突出就是肩颈部的紧绷、酸胀、酸麻不适,因为大椎穴就在此处,邪气最易从此处进入。其次就是老人家常见的腰膝痠痛等。

1

寒邪为主,可选用温法

若以寒邪为重,肩颈部紧绷感为主,可以选用温法,如艾灸大椎穴,每天1-2次,每次15分钟左右,灸完之后适当活动颈部,避免受风寒。或者用热水袋热敷也可达到疗效。

艾灸大椎穴:

取穴:低下头,顺着脖子向下摸,在脖子和背部交接的地方,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骨头突起,那就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在它的下面凹陷内就是大椎穴。

大椎穴,古人称它为「诸阳之会」,这个穴位在背部的最高点,背部本来就属阳,所以大椎穴堪称阳中之阳。《甲乙经》说过「大椎,三阳,督脉之会」意思是,大椎是督脉与手部三阳经的交会穴。

当然,还需要加强运动,运动可以有助气血运行,振奋阳气,驱散寒湿之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xxmao 发表于 2020-3-23 14:26:05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xxmao
2020-3-23 14:26:05 看楼主
转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森果lcirsa 发表于 2020-3-23 14:27:00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森果lcirsa
2020-3-23 14:27:00 看楼主
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1234568921 发表于 2020-3-23 14:28:09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1234568921
2020-3-23 14:28:09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好时光516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086 | 回复:3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