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人说,这7种情况千万不能责备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今生今世 发表于 2019-1-29 11:2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今生今世
2019-1-29 11:27:54 2621 0 看楼主
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该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
孩子犯错不成避免,批评深了,怕伤孩子自尊心;批评浅了,怕孩子不妥回事。怎样批评才能产生最佳教育效果同时又不伤到孩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在《黄帝内经育胎智慧》中提出了育子“七不责”的教育方法,这些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经验与智慧,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在一期《爸爸去哪儿》中,石头尿裤子后一溜烟钻进卧室。郭涛晒好裤子,开玩笑地问:“这是谁的裤子?”石头涨红了脸说:“哎呀,我知道了,你也不消一直说吧!”










孩子越小,心理上越需要家长庇护。所以在孩子犯错时,家长应尊重他的感受与人格,避免在众人面前训斥孩子,也不要把孩子的糗事当笑料说给别人听。让孩子出丑,不仅会伤了他的自尊,更会让孩子不以为耻,习以为常,无形中强化了错误行为。
当然,“对众不责”绝不是姑息纵容。如果是原则性错误,比如打小伴侣、无故发脾气……家长要马上避免,严肃但不严厉地告诉他这种行为不成容忍,并将孩子带到安静的地方,帮他分清是非曲直。












不少家长在孩子哭泣时会感到无奈、不安甚至厌倦、愤怒。但是,哭泣是孩子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这时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本身的感受,对周围的事物和劝解全不在意。










这时如果家长加以责备,孩子会觉得“雪上加霜”,陷入情绪低谷。家长要理解孩子对哭的需要。
比如孩子摔倒哭泣,搂着他听他哭。等孩子哭够了,重新感到安全和自信时,对他说:“你刚才摔倒的地方不服。”这就足够了。孩子会自信地回答:“下次我会小心。安心吧!”












举个例子,孩子吃饭时顺手把筷子插在米饭上。爸爸一巴掌拍掉筷子:“不是告诉过你,筷子不能插在米饭上吗?”孩子嘴一瘪,哭了出来。
有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孩子在吃饭时挨过父母批评。现在,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晚餐就成了一家人难得的在一起的机会。这个时候父母“抓紧时间”教育,孩子边哭边吃不仅影响健康,还会破坏安好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件痛苦的事情,造成心理压抑,加深隔阂。










所以,父母要把餐桌营造成交流感情的乐园,让孩子回忆今天愉快的经历,享受陪伴的乐趣。如果孩子犯错误,饭后找时间教育引导。












孩子生病,妈妈带他去打针。针还没扎,孩子哭起来。妈妈心烦意乱地说:“哭什么!一点都不像男子汉,妈妈都替你丢脸!”
生病是孩子最脆弱的时候,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时责骂他,哪怕出于心疼,都会让他更哀痛。所以,不管多着急,这时家长都要给孩子最大的包容和关爱。










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实施“感同身受”教育,比如,可以趁机强化孩子的健康不雅观念:“生病就不能吃好吃的了,不能玩玩具,不能出去玩,你看别的小伴侣没有生病,玩得多开心。所以,以后要好好照顾本身。”












孩子和表妹玩着玩着一把把她推倒。表妹哭着找爸爸妈妈告状,孩子满脸内疚地说:“对不起,我不该推妹妹。”但妈妈有点抹不开面子:“知道不该推还推,回家收拾你!”
孩子毕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不免头脑一热做错事。他们很内疚地主动报歉,如果家长不依不饶,继续批评训斥,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道不报歉都要挨骂”的体验,可能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布森博士说:“有干百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失去自尊心,但重塑自尊却是一个缓慢而困难的过程。”
聪明的家长会及时表彰孩子知错就改,同时也会强调类似的错误不成再犯,这样会消除孩子的内疚感。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态度会更加积极乐不雅观。












孩子考了第一名,在众人一通表彰下,有点飘飘然,行为失态。这时,爸爸脸色大变:“考第一名就了不起了?”
孩子特别高兴时,父母突然严厉的责备会让孩子的情绪产生巨大波动。批评的时机不合错误,只能是“家长出了气、孩子不服气”,毫无效果。










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败体验,在他获得好成绩时予以表彰。即使孩子这时犯了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就不要扫兴。轻描淡写地提醒一下,或者假装无意地把孩子拉过来,中止错误行为。












有些父母秉承教育孩子要有“时效性”,即使孩子睡前犯了错,也要把道理说清楚,让孩子明白本身的苦心。
生长激素在入睡约2小时后分泌达到峰值,几乎占到一天分泌量的一半。这时责备孩子,不单影响孩子睡眠质量,甚至会因此影响生长发育。并且,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会说“听见了”,其实“左耳进,右耳出”,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如果孩子晚上犯错,不妨点到为止,告诉孩子错误的原因、性质等,最后对他说:“今天太晚了,先睡觉,睡前本身反思一下。”切莫唠叨。
在家规、家训如此严格的古代,睿智的家长们依然能够持守“七不责”。这种家庭教育的智慧不是对孩子犯错的纵容,而恰恰是符合孩子健康成长的规律,宽容但不纵容,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今生今世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262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