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邳州文化事业的领头羊与表率——《高子亮作品集》序 | 王圣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绑琴 发表于 2023-10-27 06:3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绑琴
2023-10-27 06:32:23 9635 0 看楼主


空灵无垠的夜空,群星璀璨,那一颗晶亮的文曲星,就是老馆长高子亮先生!弹指三十五年,他立于上天,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邳州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邳州群众文艺的活跃和繁荣!因为他用一生的心血,为邳州的文化和群文事业不断地添砖加瓦、不断地夯实基础—直至溘然离逝!而今,他在天上笑了,他一生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他那一代人创造的基础上,邳州文化艺术和群文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和飞跃,为邳州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和老馆长相识相处近二十年,他的敬业、谦卑、吃苦、吃亏以及老黄牛精神着实令人敬佩!一生从不去追逐名利、钻营权势,在馆长位置上一干36年!尽职尽责,披肝沥胆,无怨无悔,默默奉献!在上个世纪的邳州文化人中,他就是领头羊,也是有口皆碑的表率。
高馆长一生事业辉煌,益在当代,泽被后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发动兴起的农民壁画活动,不仅在农民中广泛普及绘画艺术,培育出一大批农民画家,而且惊动了国家高层专家学者纷纷来邳,把作品推向国家级专刊、专集,荣获许多奖项,代表性人物还被选拔参加全国文代会、群英会等,宣扬到世界,影响深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到了八十年代邳州农民画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致使后来一批批作品在国际、国家、省、市级纷纷展览和获奖,并且于1992年邳州被文化部命名为“农民绘画画乡”,在全国农民画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而由此衍生出“雕塑学习班”,又培训出一批批雕塑艺人,办有“玉雕厂”,而后邳州玉雕名扬海内外!邳州农民绘画艺术代代传承、辈辈创新!
地方戏曲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其“教化”功能一直被历朝历代所重视。历史上农民的伦理知识、道德素养基本都是看戏听书学到的。建国后我们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戏曲的剧本创作和演出。高馆长深知抓好“一剧之本”创作的意义,他带头深入生活,亲自创作,笔耕不辍。
著名剧作家肖伯纳(爱尔兰)在《怎样写通俗剧本》中说:“伟大的剧作家不仅是给自己或观众以娱乐,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他应该解释生活。”
是的,高馆长的剧作不仅解释生活,而且紧跟时代步伐,弘扬主旋律,弘扬新时代的新人物新风貌新思想!
比如小戏《相女婿》(1958年),那是和著名豫剧《朝阳沟》同年几乎同时出来的作品,都是歌颂知识青年下乡的同一主题。说明作家对时代的感知是相同的。《相女婿》精湛而完美地表现了高子亮先生戏剧创作的艺术风格。剧中用轻松活泼的语言和笔墨,将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三个人物展现在舞台。通过王大妈相女婿路遇未谋面女婿牛娃所发生的故事,从而改变王大妈一向轻视农民的思想,同时也是对社会上旧观念的批判。
《志群接鞭》(1964年)表现的是知识青年杨志群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号召,扎根农村,献身农村的故事。剧中围绕杨志群回乡养牛和父亲杨老福产生的思想碰撞,杨老福望子成龙不想让儿子养牛而自己却爱牛如命,最后通过杨志群用所学知识将牛病治好而得到了杨老福的认可,其间还表现了杨志群和王三喜自私自利思想的斗争。剧中每个人物形象鲜明,刻画入微,尤其语言生活化,风趣幽默,给人物塑造增色添彩。《志群接鞭》当年赴南京参加全省会演大获好评,新华日报整版刊发剧评剧照,后来巡回演出近百场。
《步步高》(1984年)是反映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文化匮乏,各种外来文化和不良思想渗透农村文化阵地,群众渴望积极向上的民族文化和文艺作品。柳琴戏《步步高》以轻喜剧的形式,将文一忠、琴琴、吉大哥等一大批文艺爱好者如何组织群众自力更生搞养殖、以企养文;如何与以钱永富,孙友才为代表的落后思想争夺文化阵地;如何使孙友才的阴谋败露,进一步证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维护农村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作品欢快厚重,语言风趣,但却不乏讽刺和辛辣。
高子亮先生终生酷爱戏曲艺术,从50年代到80年代,共创作大小剧目40余出,还有歌颂王杰的《一心为革命》、历史剧《华佗与曹操》及《闹捻营》、现代戏《红桃图》等等,先后在北京《小剧本》、《江苏戏剧》、《徐州戏剧》、《彭城艺苑》及邳州《大运河》等国家和地方杂志上刊发,并搬上戏剧舞台获奖。他的剧作或上演获奖,或各级刊物发表,都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小戏《相女婿》不仅参加江苏省会演获好评,还被编印单行本,又被选入《中国地方戏曲集成?江苏卷》和《江苏三十年小戏选》;他写的歌颂王杰烈士的歌剧《一心为革命》先后被安徽、浙江、湖南、无锡、山东、河南等多地移植,以不同形式演出。他后期以悲剧形式创作的作品对反面人物的刻画,虽语言简洁但却形象生动,如《春雷》中胡为伪善凶残,《闹捻营》中李文的阴险和《华佗与曹操》中曹操的奸诈自私无不折射出人间百态,给观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老馆长高子亮先生一生都在不断的培养戏剧创作人才,几乎把每一个乡镇文化站长都培养成了写戏高手。每年的“邳州之春”活动,重要内容就是戏剧会演评奖,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编写的新戏上演,而且其水平逐年提高!不仅如此,他还经常举办业余作者培训班、改稿会,许多好的作品都是这样被发现、被加工便脱颖而出的。每到春节前,老馆长带领我们去各个乡镇看戏、选戏,提出修改意见,以至于春节后会演就会有丰富多彩的剧目参加评奖。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的业余剧作者有近百人,其中涌现出有较突出成就的十余人。几十年来,一直在高子亮先生扶持下的邳州戏剧创作,曾取得辉煌成果,在徐州地区有过“小戏之乡”的美誉,至今新人辈出、绵延不断!
高子亮先生闲暇时还写了古诗词以抒怀、文史杂记以纪实、民间文学及散文随笔和小说等以传播,为邳州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艺术史料和可供欣赏的佳作。他的文笔简洁而隽永、流畅而情真,张扬“真善美”,鞭打“假恶丑”,弘扬人间正气。
总之,高子亮先生在他的作品中歌颂和批判的所有人物形象和戏剧情景,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老百姓所熟识的,具有浓郁地方生活气息的画面。也同时反映出高子亮先生对党的文艺路线的领会,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忠诚和对理想信念的坚持,这也是他一生所追求的人生写照。
高子亮先生(1927-1988),江苏省睢宁县双沟镇史庄村人,出生在北伐战争年代,成长在日寇蹂躏下的中国,经历了流亡和动荡的岁月,是在新社会共产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文艺工作者。他于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徐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江苏当代知名剧作家。
高子亮先生是邳州市群众文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邳州的文化事业。其子高保华,精心整理父尊遗稿,编辑出版,这不仅是他个人尽贤尽孝,也是奉献给邳州文化事业的宝贵财富!
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晚辈们一定会继承老馆长遗志,推进我市的群众文化事业更上层楼,步步登高!


王圣华(副研究馆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邳州戏剧家协会主席、原邳州文联副主席)


2022.8.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绑琴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963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