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脾胃不和百病生!8个调理脾胃小方法,简单实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乐态思 发表于 2020-2-21 15:0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乐态思
2020-2-21 15:05:05 3277 5 看楼主
当脾虚失健,导致清阳不升,湿浊不化时,人体就有可能九窍不通。那有没有什么简单的、在家就能做的脾胃调理方法呢?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简单的小方法,帮助大家健脾养胃,一起来看看吧~




自我脾胃调理法




其一、揉带脉




脾主运化,脾胃虚弱则会运化不力,造成身体水湿停滞。而揉带脉则一方面健脾阳,另一方面则振奋了肚腩两侧胆经的阳气,迅速化开了小腹内积聚的水湿。




当然你要是觉得揉带脉的力度不足的话,也可以用手握成拳来敲。顺便再说一下,此法对便秘的治疗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其二、爬山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谷气通于脾”。请注意,在繁体字中,山谷的谷写作“谷”,而谷物的谷写作“毂”,二者不可混同!唐代医家王冰对此的解释是“谷空虚,脾受纳故”。




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爬山不仅能锻炼筋骨,让人汗水淋漓——这也是排除体内水湿的良法,同时还能让人的脾通天地之气,山谷之气。




这就是我们的古人所说的微言大义,短短的一句话就包含了极其深刻的哲理,暗合了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之思想!




其三、踮足功




就是脚尖着地,脚后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胃的经络通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胃经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部位。




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经常锻炼脚趾。你可以踮着脚尖走路,你也可以试试踮着脚尖站个十来分钟,记住在踮脚尖时要尽可能地把脚踮得高一点,这样效果才会好!




其四、推腹法






总之大部分慢性病都通过此法来解决。人体内的三浊(废水、废气、大便)都可通过此法来排除,而此三浊正是导致人生病的罪魁祸首。




所以古人常说“大道至简”,道理想通了,解决问题就容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千千万万,但那就是所谓的“术”的层面的问题了!




其五、跪膝法




此法可引气血下行,使气血流注于胃经。因此对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处的,当然此功法的好处远不止这一点,在此不一一列举,坚持练一阵子就会知道的了。




其六、捏脊法






简言之,就是捏脊梁骨,从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




捏的时候,不必拘泥于穴位,因为脊柱两侧正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经之处,捏脊能对身体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气;还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




其七、吞唾液养生法




唾液其实就是人体内最好的健脾胃的药。中医学认为,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春秋时期的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




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也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其八、拉筋






人的肝、脾、肾经都从大腿经过,所以拉筋对这三条经的拉伸和调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我个人的感觉是最好采用卧位拉筋法,其效果更加显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pizhouxiaoshi 发表于 2020-2-21 15:05:51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pizhouxiaoshi
2020-2-21 15:05:51 看楼主
方法实用,顶着中医,运动更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xinghua03 发表于 2020-2-21 15:06:37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xinghua03
2020-2-21 15:06:37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xieziyl 发表于 2020-2-21 15:07:14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xieziyl
2020-2-21 15:07:14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rexfai 发表于 2020-2-21 15:09:01 | 只看该作者
5#
rexfai
2020-2-21 15:09:01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gdajsufqbr 发表于 2020-2-21 15:11:01 | 只看该作者
6#
gdajsufqbr
2020-2-21 15:11:01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乐态思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3277 | 回复:5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