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会断舍离,给人生做减法,让生活回归舒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vtokyo 发表于 2019-7-6 18:4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vtokyo
2019-7-6 18:48:58 2875 0 看楼主
近几年,“断舍离”这个词很流行,但很多人在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时却不知其意。
“断舍离”这个概念起源于日本,由日本杂物办理咨询师山下英子于2000年提出。它是一种人生整理不雅观念。
所谓“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本身,整理心中的混沌,让生活回归舒适。
我们常常会认为这些东西“迟早要用到”,不竭地为不知何时才会发生的未来事件储蓄物资。但实际上这是典型的担忧未来的表示。未雨绸缪是好事,但反应过度就会给日常生活带来忧虑。
我们的心不再属于本身,它被潮流、欲望牵着走。把稳灵疲惫,身体垮掉,这都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的心灵已经沉重不胜,是时候该放下那些无用之物,倾听本身内心的感觉。





人生说到底是在做减法,过一天少一天。
当我们过度囤积,认为所有的事都重要时,生活就会失衡。
学会抛弃“总有一天会用到”的想法,也许我们会发现保留的空间才是最珍贵的。
拥有并不等于幸福,它或许会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累赘;失去,反而能成就更多美好和未知。
山下英子说:断舍离就是,“断”掉不需要的物品,“舍”去多余的物品,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但“断舍离”不仅仅是收拾外界的杂物,更重要的是达到整理内心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目的。





约书亚·贝克尔,是美国的一位高富帅。22岁就拥有来豪宅名车,经常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但生活并没有因为拥有这些东西而变得幸福。
终于有一天,他决定舍弃掉家中多余的衣服、器物。最后,家中90%的东西都被清理掉了,只剩下来288件生活必需品。
经过对物品的整理,他审视了本身的生活,什么是必需的,什么是不想要的,整个意识变得非常清晰。
他从小就想当一个作家,却一直没有时间拿起笔,现在,他明白了本身的内心,于是他开始行动,两年后,他出版了《少便是多》,成为了一名畅销书作家。
他说,“丢弃生活中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会让我们收获更多,第一次感受到了富有。”





“断舍离”让人通过对物品和精神的整理,收获轻松愉快的表情,最终促成自立、自在和自由。
正如曾国藩所说,“既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杂。”
整理我们不需要的物品,减少一些不走心的伴侣,拒绝一些不必要的信息,减少一些让本身不开心的生活方式。
白岩松在“光阴的故事”里有一段演讲,回首本身30岁的时候,他说:
“30岁最大的人生感受是减法。有的人在20多岁的时候拼命地做加法,但是忘了到了必然的时候要做减法。你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也不是适合你的所有的事你都该去做。”
纵使命运波澜起伏,也要专注在本身的人生和热爱的事情上,坦然舍弃、潇洒罢休,满怀热情度过余生每一天,收获内心的自由与从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vtokyo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287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