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食美文:小麦煎饼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惑耗淇 发表于 2023-7-29 02:1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惑耗淇
2023-7-29 02:16:35 3650 0 看楼主


奶奶做了一手好菜,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可惜以成既往,只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或许因此,那菜香总是和着些许往事从我的记忆深处中逸出,犹如秋夜桂香,淡淡的,却令人神往。

其实奶奶做的菜也没啥特别,都是些家常的菜肴,可那普普通通的菜,一经她老人家的手,竟能点石成金,变作了美味。而今想来,她做菜的杀手锏就是酱。

此酱非眼下超市货架上摆放的什么辣酱、面酱、豆瓣酱……而是她老人家亲手调制的一种无名草根之酱,难登大雅之堂。我美其名曰“小麦煎饼酱”,因其主料就是小麦煎饼。那真是纯正的绿色天然食品,绝对啥剂都没有。

记得小时侯,每年的夏季,奶奶把新上市的小麦在石磨上碾成糊,在鏊子上摊成煎饼,新鲜柔嫩的小麦煎饼,感觉尤如青春光艳的二八少女,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奶奶很认真地把它一五一十地码成方跺,然后用在田里精心选摘的苘叶或蓖麻叶,一层一层的封盖,密不透风。奶奶做时非常细心。当时我不知道其所以然,现在想来,就是让煎饼发生霉变,大约一个星期的样子,揭开叶被,煎饼已被捂的白毛绿花,面目全非,就像一夜之间愁白头的伍子胥,原本张张充满青春活力的煎饼,干枯的像地衣。

阳光明媚的日子,还要把这些干枯的“地衣”放在阳光下嚗晒,感觉它的样子如深冬的残荷了,就把它放进石臼里捣成粉末。那画面似烙在我的记忆里,奶奶坐在大门前的槐树荫下,面前拥着石臼,手持木捶,起起落落,发出咚咚的闷响。捣好的粉末用盐水加上新鲜的花椒叶拌和成稀糊。别的人家都是晒酱,顾名思义,就是把调制好的酱糊放在阳光下曝晒,唯独奶奶闷酱,就是把酱糊装进瓷瓮中,封上瓮口,如酿陈酒,月余方揭开封口,之后,上大锅,用大火烧开,再用文火熬,直至酱呈紫铜色,色泽鲜亮,泛着油光,稀厚适中方行,这需得非常的经验。酱香不胫而走,足以弥漫半个村庄。奶奶总要把她熬制的新酱分送给东邻西舍尝尝,虽然村里几乎家家都做酱,可没有哪一家做的比奶奶的好。

我琐琐碎碎地写了这么多有关酱的文字,似乎闻到了奶奶做的菜香。从而我体味出,“酱”,“匠”也。有了“酱心”,何愁做不出“好菜”呢?这或许正是奶奶留给我受益终生的“菜肴”,是她老人家所不曾想到的。

【本文作者:马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惑耗淇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365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