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要适应“选课兵书”新挑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嘉豪 发表于 2019-2-27 09:5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嘉豪
2019-2-27 09:53:16 15711 0 看楼主
本科不牢,地动山摇。2018年的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狠抓本科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全国高教领域的一大共识。检测本科教育质量的指标很多,有个容易被忽视的指标是选课环节。学生的课是被动安排的必修课,还是自主选择的兴趣课,或者是订制的“私家小厨”,折射出学生的学习热度。有追求知识的热情,本科教育质量才有保障。

学生选课的热情究竟如何?近日一则媒体报道给出了答案。一些原本认为“修够学分就好”的同学对于选课这件事越来越谨慎和重视。有人说“选课就像兵戈,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为了抢到一门心仪的课,学生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学生在选课方面积累的这些经验,堪称高校版的“选课兵书”。“选课兵书”研究的对象是课程和授课教师。面对“选课兵书”,教务部门应研究相应的对策,搞清楚学生选课难的原因。及时掌握选课舆情,尽早出台应对办法,减少学生选课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也是在间接给学生减负。

“选课兵书”的存在,更是对大学教师提出了诸多挑战。学生热衷选择的授课教师,要对得起学生的信任,不使出浑身解数搞好教学,“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学生多了,他们的口碑就是“选课兵书”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很快会指挥“千军万马”调转标的目的去抢别的课程。要留住学生,就得对得起学生的遍及信任。师生间的这种信任,只能靠授课教师上乘的教学质量做“磁铁”,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这样的课程,就是人们常说的“金课”。

课程金不金,拼的是授课教师的学识、智慧和人品。教学规律告诉我们,高校没有铁打的所谓“金课”。一门课程的“好”与“坏”,不是课程本身的问题,而在于授课老师能不能玩转这门课程。有些基础理论课,能不能闪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授课老师显然有不小的挑战。尊重专业属性,结合现实变化,调动学生的创造力,这三方面做好了,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乏味也就变成了趣味。有了趣味这棵“梧桐树”,何愁“凤凰”不竞相来“筑巢”?

“选课兵书”是学生学习热情达到必然热度的写照。这样的热度越高,对授课教师的挑战就越大。评价一所大学的本科教学质量,不是看有没有“金课”,而是看有多少“金课”。“金课”不该是大学校园里几颗耀眼的星星,而应是真正的“满天星辰”。纵不雅观国表里顶尖名校,除了给学生开出琳琅满目的选修课外,更重要的是很少“水课”。“选课兵书”的存在,恰恰表白学生心目中的“金课”数量比力有限,不然也就不至于去争抢少数几门课程了。从这个角度看,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应对“选课兵书”最有效的方法。

此外,也应认识到,学生的选课也存在某些盲目性,甚至有趋利避害的因素。换句话说,“选课兵书”琢磨的课程,未必全是“金课”,也可能有“水课”倒挂的可能。在教学实践中,那些考核严格的课程,同样可能是“冷课”。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授课教师达成行业共识,不为讨好学生变相降低课程要求,以“水课”吸引学生选课。

选课是个教情窗口,也是面镜子,需要授课老师甄别学生选择这门课究竟是出于真爱还是假爱。只有及时调整本身,站稳讲台,以实力和人格魅力才能真正吸引学生理性选课。

(作者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中国教育报》2019年02月27日第2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嘉豪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1571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