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广春
近日,湖北武汉小学生的暑假作业在网络上走红。这份暑假作业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一项“21天不生气”的挑战。这道为全班44名同学安插的特殊暑假作业,看似只有21天,却难倒了全班大部分的家庭,仅有一对双胞胎和父母挑战成功。据程老师统计,家长的生气原因超过八成是因为作业。(9月19日《北京青年报》)
挑战“21天不生气”,本是一道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的趣味题,但更像是一道对社会现实的摸底题。家长因为学生作业而生气,要么是学生的作业没有及时做、认真做,要么是学生作业在准确率上不高。家长生气,孩子高兴不起来,一个家庭的氛围不会轻松;许多家庭这样,整个社会也不会幸福。在家长心目中,与孩子健康、休息、快乐、活动比拟,认真完成作业和作业准确太重要了。家长宁愿牺牲孩子的快乐,也要求学生准确完成作业,这是对教育现状的焦虑。这不仅需要每一位家长反思,更需要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反思。
教育办理部门和学校,应当以一种安然安祥的心态,对待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家长对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要做能做的和应该做的,不要强孩子所难。关注孩子的成长,但不要完全取代他们在成长中应有的自由选择权和快乐成长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