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近半父亲缺位子女教育,父亲教育去哪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patheti 发表于 2018-10-29 15:3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Apatheti
2018-10-29 15:30:21 3688 0 看楼主
自从电视剧《小爸爸》开播,到湖南卫视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热播,全民哼唱《爸爸去哪儿了》,掀起的很高的收视率。随着电视、电影和歌曲的热播,“爸爸”一词开始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成为人们热议的热点词汇,带来了很高的社会影响。但是,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节目火热的背后,其实,折射出当下中国家庭教育中的敏感问题——父亲教育的缺失,男孩教育的危机,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疑问,父亲教育去哪儿了?





随处可见的“母亲形象”

尽管古人有云“养不教,父之过”,但在古代也只留下“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关于父亲的教育故事,并不多。其实,在当下的中国,孩子遍及缺失父爱,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在城市,父亲承担家庭经济支柱的角色,忙于事业,没有时间教育本身的孩子;在农村,很多的父亲忙于挣钱,外出务工,孩子有母亲在家扶养,只有到年底才能见到本身的父亲,因此,在当下的中国式亲子关系里,父亲常常是缺位的那一位。环顾现实,现在家庭中,常常是母亲、奶奶成为照顾孩子的生力军,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中,女性教师占据绝大多数。此外,在社会上,我们还经常会看到这样那样的情境:在书店里,帮孩子挑选书籍的是妈妈;在家长会上,和老师讨论孩子问题的大多是妈妈;在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大多是妈妈和爷爷奶奶;母亲的形象到处可见。但是,父亲的踪影却不多。据北京师范大学和世界学前教育组织联合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白:该研究时间跨度为5年,涉及家庭超过1000个的调查显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是中国社会的遍及现象,有60%的母亲在家庭教育占绝对主导地位,父亲起主导作用的不超过15%,由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不到三分之一,此研究说明了父亲教育的严重缺失。





父亲角色缺失缘何?

父亲的教育为何缺失,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年沿袭下来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这种角色分工导致了“男人忙于事业,女人相夫教子”的传统不雅观念,在现实中,男人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肩负起挣钱养家的重任,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和人际应酬方面;母亲的责任更多是料理家务,相夫教子,照顾孩子学习与生活,这种传统的不雅观念和现实中的各种“无奈”共同造就了当下中国父亲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





父母对孩子教育影响是不同的

父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倾向于“胆大粗犷”,更倾向理性,父亲的心胸更开阔一些,实践范围更广泛一些,可以让孩子接触更多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培养孩子“大气”的文化性格,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探求欲和创造性,有利于孩子勇敢、自信、果断的个性培养;与父亲比拟,母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则显得“胆小心细”,更教育倾向于“感性”,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对事物的不雅观察能力,培养孩子的细心和耐心,同时,能够让孩子的体验更加深刻,情感更为丰富,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亲密关系与依恋关系,同时,母亲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更重视不变、合作和安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父亲教育”的缺失,后果严重

父亲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家庭亲子关系和教育问题凸显,在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有母亲一手操办,缺少男性榜样,会让孩子表示出“女性化”的爱好、性格和行为特征,如出现性格柔弱、独立性差、爱发脾气 … 导致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过于密切,在身心上对父母过分依恋,不肯接受应有的性别角色,容易导致性别角色的偏差,如果这类性别角色偏差一旦形成,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治,扭转将会十分困难,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在其《家庭教育》自序中说:“幼稚期,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习惯、语言、情绪、性格、情感、思想、态度形成的重要阶段,”。专家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很重要,孩子越小,父亲的教育参与越重要。这一阶段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终身的,其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如果这一阶段父爱教育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也将是无法挽回和弥补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的教育有其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效果,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人际交往、心理塑造、品德培养等方面至关重要,并且,这种重要性是其他人无可替代的,因此,培养孩子与父亲的亲密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家庭教育呼唤“父亲教育”的回归

许多年来,父亲教育一直都是家庭教育中比力重视且比力薄弱的环节,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现代文明,女性经济地位开始独立,女性的社会地位的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男主内,女主外”的传统的不雅观念也将会发生必然程度的改变,男女角色差异和社会分工也在逐渐减小。“父亲”这一特殊而伟大的称呼,对孩子来说,父亲的意义不是“给予”,更多在于“陪伴”和“守护”,许多父亲也开始认识到本身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家庭教育呼唤父亲教育的回归,让更多的父亲们能够更多地接触,陪伴和教育本身的孩子,增强孩子与父亲的亲子关系,增强父亲教育在孩子家庭教育中重要的教育意义。
<div class="pgc-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Apatheti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68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