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学校配合越好,教育就会越成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cd_1219 发表于 2018-10-21 10:08: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lcd_1219
2018-10-21 10:08:36 3741 0 看楼主
家长学校配合越好,教育就会越成功!


汇建商学院








精彩导读
孩子成绩不抱负?孩子学校里遇到挫折?家长们听了心里着急,但是老师也很着急!但是,家长光着急也没用,重要的是,要怎么和老师配合,怎么和老师沟通!
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成功!






孩子的成长比如一面多棱镜,可以折射出家庭的养育、学校的教育以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时,孩子自然会展现闪耀璀璨的光芒。
那家长和老师该如何沟通配合呢?知名教育家刘长铭给您建议:多一些理解,多一份从容,多一分等待。
01.理解老师,冷静处理
我的同事曾给我讲过一个她女儿的故事。她女儿曾在少年宫舞蹈班里学跳舞。但不知为什么,也许是由于跟老师生疏而紧张的缘故吧,孩子总把动作搞错,学得不好,孩子也很沮丧。孩子的母亲,也就是我的这位同事,是一位曾在亚运会上得过七项全能亚军的优秀运动员,她深信女儿身上必然有着本身的良好基因,但看到女儿频繁出错的动作,感到十分困惑。
孩子的教练是她的大学师妹,于是她就给教练发了一封短信。过了一会,教练回复了一条短信,大意是说,师姐,你别着急,其实我特别喜欢你家宝物……我的这位同事兴奋地把短信读给女儿听。不多久,她惊奇地发现,不论学习多难的动作,孩子再也不出错了,并且学得又快又好。
孩子上学后,每个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本身孩子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但是教师很难像家长一样对待每个孩子——不是由于责任心的缘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关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我认为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师应当比家长更有理智。
当孩子没有受到特殊关注而产生失落感时,家长应保持冷静,运用智慧做好“补台”的工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暗暗地与老师进行沟通。我同事的处理方法就很好。其实我想,即使没有那条短信,家长在孩子面前编一个“善意的谎言”,也不失为一种教育的艺术。如果家长不能保持冷静和理智,情绪上流露出对学校老师的不满,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发一通牢骚,使孩子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了成见,那后果是不胜想象的。
02.家长学校配合越好,教育越会成功
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极力维护学校和老师——不是假惺惺的做戏(因为孩子都能察觉出来),而是要真心实意地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
我曾读过一篇外国短文,说是在一次儿童网球课后,老师不慎丢了一个小孩。等找到孩子后,孩子由于受到惊吓,哭得十分悲痛。孩子的妈妈看到这情景,蹲下来安慰本身4岁的小孩,并且说:“己经没事了,阿谁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也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需亲亲阿谁姐姐,安慰她一下。”4岁的小孩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己经没事了。”我想,一个善良、宽容、善解人意的孩子就是这样教育出来的。
03.教育需要耐心
中国常有“子继父业”之说。不论是从先天的遗传还是从后天的影响来看,“子继父业”都有必然道理。但是今天很多子女都对父母的专业不感兴趣。原因很复杂。社会不竭进步,分工越来越细,选择越来越多,这可能是一个主要原因。但可能还有别的的原因:家长越是有这样的情结,就越容易对孩子失去耐心,最终使孩子产生逆反。我想,如果我的同事把孩子数落一通,整天“恨铁不成钢”,很可能会使孩子彻底失去对舞蹈的兴趣。
我曾遇到过一对夫妇,他们有一个在我看来非常优秀的孩子。也许是由于他们过于优秀的缘故,对孩子从不满意,甚至对孩子说,我们都怀疑是不是当初在病院里抱错了,结果使孩子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幸好没有造成不成收拾的后果。
暴躁和揠苗助长可能会收到眼前的、显现的效果,但是在孩子精神上会造成什么缺陷(很多事例说明缺陷是存在的),很可能要等神经科学发展很多年以后才能知道。
所以,我更欣赏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lcd_1219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74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