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殷鸿福:倾心地学教育 初心成就“金钉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camelluo 发表于 2018-10-12 14:08: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camelluo
2018-10-12 14:08:50 2509 0 看楼主
央视网消息:“一个社会中不成能每个人都成为英雄,但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正直、努力的人生,这样的人当沧海横流时,方显英雄本色。”这是83岁的殷鸿福院士对青年学子的勉励告诫,也是他六十余载地质勘探生涯的真实写照。

治学:矢志报国

受中学地理老师的启蒙,少年时代的殷鸿福便对地球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常幻想,早在人类诞生之前,这颗星球是怎样的光景?1952年,好奇心的驱使下,17岁的殷鸿福考入了北京地质学院地质学专业,开始了他的地质勘探生涯。1956年5月,刚刚完成本科学业的他迫不及待投身到西北一线,他想亲自见证,那些潜藏在地底深处的化石古迹,到底记录了什么奥秘。

不久,殷鸿福又回校深造,跟随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遵仪院士攻读古生物学研究生,从事三叠系地质学与双壳类和腹足类古生物学研究。在阿谁经费、设备、技术都受限制的年代,年轻的殷鸿福向当时权威标准“雷口坡组属于拉丁朝”发起挑战,把嘉陵江组的时代定为早三叠系,建立了贵州省三叠系生物地层框架。

1980年,殷鸿福赴美进修。进修期间,他的专业知识和治学精神获得美国学界认同,先后受邀赴耶鲁大学、纽约科学院等著名科研机构讲学。进修结束后,美国一家大型石油公司的研究部门向他发出邀请,许诺高薪,期望殷鸿福帮手他们进行石油勘探。“我是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要把我的知识献给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殷鸿福毫不犹豫地回国。



耄耋之年仍坚持野外科考

科研:求实创新

1961年,在取得硕士学位后,殷鸿福选择留校任教。他在北京地质学院的讲台上,一站就是57年。课堂之上,他手执教鞭,严谨、细致;科考路上,他带领学生奔波于崇山峻岭寻找上古时代遗迹,不知疲惫。“那年,我们跟着老师骑马在青藏高原科考。有些路段马都无法上去,只能跟着藏族向导徒手攀爬。老师腿上有旧伤,涉水的时候我提出背老师,但是殷老师却和队里的小伙子一起,卷起裤腿在雪水中穿行。”他的学生姚华舟回忆道。

凭着这股子“钉子精神”,殷鸿福带领团队实现了中国地质古生物学的重大突破。1986年,他提出了以牙形石的首次出现作为三叠系初始标识表记标帜的不雅观点,经过七年论战,他的不雅观点被国际主流学界认可,并奠定了中国在该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作为一门古老学科,古生物学一直遵循传统研究方法,殷鸿福意识到,国内传统的地层学做法已经无法适应现实的需求,为了开拓局面,他带领国内研究团队开创了古生物地理学、生态地层学、生物成矿学等一系列分支学科,丰富了古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并提出完整的全新地球生物学学科体系。

育人:浇灌桃李 明目正心

虽然常年在外奔走风尘,但殷鸿福从未放松教书育人。即便年至耄耋,他依然坚持在全国各地开设免费科普讲座。在殷鸿福看来,越是基础扎实,越是能为以后的研究铺设道路。

每年九月,殷鸿福都会给地质专业的大一本科生上《普通地质学》这门课。许多本科生在听完殷鸿福院士的《普通地质学》后都这样评价,“他讲课十分严谨、细致,并且对学生特别热情”,“并且他的时间不雅观念非常好,每次上课他总是会提前5到10分钟进教室”。

在做人德行上,殷鸿福更是以身作则。一件衣服穿很多年,经常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往返于家庭、教室、实验室之间。虽然是院士,但他坚决不享受院士待遇。“钱够用就行,把钱留给更有需要的人。”他多次以不同方式捐帮助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camelluo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250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