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准父母先受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起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矢吹的彼女 发表于 2018-10-16 19:3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矢吹的彼女
2018-10-16 19:37:39 3267 0 看楼主
中国现在还没有关于父母“上岗”前的培训,所以,当年轻男女婚后怀孕时,城市里或知识份子家庭会自觉积极地寻找有关资料学习孕育知识,可是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人口,大多没有这种意识,也找不到这些资料,只按旧习惯顺其自然,孩子出生后更是手足无措,往往是由白叟按老习惯来带孩子,许多白叟的不雅观念和习惯已不适应当代社会,又由于现在多为独生子女,白叟和父母过分的娇惯,有的造成孩子营养不均衡、体弱多病,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有的过份娇惯,养成许多不良习惯,一生很难改正。中国教育专家关鸿羽先生经过调查总结出目前中国孩子存在着“六小”问题,即“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磨蹭”、“小马虎”,我认为还应该加上一“小”即“小病号”。多数家长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于学校,认为上学以后老师会把孩子教育好,岂不知,0——6岁这个年龄段养成的习惯,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好习惯终生受益,坏弊端终生受害。颜之推说:“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动,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知识,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曰:‘少成若本性,习惯自然’是也。”正是因为当代中国的家长缺少早期教育的不雅观念,不掌握早期教育的方法,至使孩子稍长大后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产生逆反心理。此类事例比比皆是,举不胜举。古今中外,有许多注意早期教育孩子早成才的案例。中国先贤多是从咿呀学语开始,父母便把四书五经作为经典教他诵读。《史记》71卷有《甘罗传》,其祖父甘茂乃秦国名将,学百家之说。受其祖父的精心教育,甘罗自幼聪明机智能言善辞,12岁为秦国立了大功,被秦始皇封为上卿。正如中国古语所说的:“将门出虎子”,他得益于祖父甘茂的言传身教。十九世纪,德国出了一位著名的天才小卡尔威特。小卡尔在八、九岁时,就能熟练运用德、法、意大利、拉丁、英语和希腊语六种语言,并通晓动物学、植物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4岁时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颁发的《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小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著名大学任教,他的名声有口皆碑,这一切均得益于他父亲卡尔威特在儿子出生后便以本身独特的正确的方法去爱孩子,制定出周密而严格的教育方案,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终于将一个先天不足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天才,这取决于卡尔威特在准备做父亲时便有了一个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尽早抓起的教育理念,并研究了育儿方法。中国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刘卫华便是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学习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从刘亦婷出生后便开始了综合本质教育。1999年刘亦婷18岁时,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同时录取了她,她决定到哈佛大学读书。2003年6月从哈佛大学本科毕业,应聘到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公司任职,并继续读研。这些成功的案例,足以证明,父母早期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因此,我认为家庭教育必需从“准父母”先受教育做起。

家庭教育必需从“准父母”先受教育做起,当前有可操作的有利条件。笔者做过调查,中国有2422个市、县, 2007年约有“准父母”20531200对(两千多万)。如果政府办理系统化、规范化,并且长期坚持下去,每年将有两千多万对“准父母”受到培训。随着“准父母”本质的提高,就会改变家长的育儿不雅观念,提高家长育儿知识水平,改善中国当前家庭教育不良现状。

具体操作并不复杂,不必另设机构,只要国家做出有关规定责成有关部门负责此事,利用现有的优生优育办理部门和民政部门来具体实施,农村可指定成人教育机构配合培训,再采取必然的奖罚制度,培训“准父母”的工作即可进行。当然,也要做好克服种种困难,解决各种阻力的谋划。

对“准父母”的培训应该首先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编写教材。参考一些已出版的书籍和有关网站的课件,组织专家研讨论证,编写科学规范的“准父母”培训教材;二是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准父母”必需先受教育的宣传;三是设立“准父母学习网站”通过网络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四是出台行政文件,逐步完善后纳入有关法律,使“准父母”先受教育成为像优生优育那样的基本国策。

目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归根结底是教育孩子首先要从改造孩子的父母开始,而改造父母的关键期就是“准父母”。最新的科学研究也证明孩子早期教育将决定他的一生,科学的教育不雅观认为孩子的家庭教育越早,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就越好。而家庭教育取决于家长,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卡尔威特说:“尽早教育你的孩子,但是需要你去身体力行”。

孩子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栋梁,也是家庭的寄托,实现科教兴国必需夯实家庭教育这个教育的基础,而“准父母”的教育又是家庭教育这个基础的第一块基石,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的家庭教育必需从“准父母”先受教育做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矢吹的彼女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267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