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师谈教育:你真的会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能力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8000 发表于 2018-11-7 18:5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8000
2018-11-7 18:57:48 6529 0 看楼主
你真的会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能力吗?

早期阅读,顾名思义,就是指学龄前儿童的阅读,早期阅读的定义很宽泛,既包罗孩子和父母共同阅读一本书,也包罗听成人讲故事,指认图片、诵读儿歌以及相关的语言游戏。






早期阅读VS早期识字:它们有何联系?追溯历史:早期识字与早期阅读如果追溯中国的文化教育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早期识字”曾经作为中国儿童没有早期阅读的代名词,远远早于“早期阅读”的概念就存在了。在中国的文化教育发展历程中,人们经过很长时间才终于认识到,识字和阅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一个人如果是好的阅读者,那么他就必然是识字的;但能够识字的人,却并不必然是个好的阅读者。古代人很重视读书与识字,当时儿童的学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书馆’,用一年多时间学习《千字文》等识字课本,先集中识字,做到见字能读音;第二阶段上‘经馆’,学四书五经,再逐步讲义,理解字义和文义,学道理。现代社会:有种超人叫“识字神童”我们经常能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抢眼新闻:“3岁小孩能认2000字”、“识字神童 5岁就能够读书看报 ”、“经典传奇:三岁认字过四千识字神童 ”等等,而在很多的幼儿园,小伴侣们也需要完成大量的识字任务;现代家长都很重视启蒙识字,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有些早期认字的活动将儿童的阅读注意力引向认字方面,这些文字对于孩子们来说,只能是机械的记忆,毫无趣味性,使得他们一拿起书本就联系到早期枯燥、机械、乏味的认字经验,最终导致的是儿童厌烦阅读,缺乏阅读兴趣和动机。―昧地强调“早期识字”而非真正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可能会培养出一代失败的阅读者。我们知道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它的每个字都像一幅画,这和孩子的认知不谋而合。孩子先看图片,再认抽象的“字”,把字当作一幅图画。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现在市场上的甲骨文识字产品也很多,比如,演绎识字就是一款刚上市就受到极大好评的启蒙识字产品,它将抽象的汉字还原成能动的画,让孩子们看到汉字本来的模样。从而让孩子爱上汉字,爱上阅读。




幼儿“独立阅读”
什么是“幼儿独立阅读”幼儿独立阅读是一种能力,它是指学前阶段儿童还没有正式认字之前,在他们的语言能力爆发的同时,就可以认识文字、符号、声音以及语言意义的关联性;可以尝试着看一张纸上的各种符号;可以阅读一本图画书;可以按照所看内容,按照本身的理解,用本身的语言表述出来的一种能力。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已经有了必然识字量,多看纯文字的书,阅读能力才会提高,只有看文字,才是阅读。其实,图画故事书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学前儿童具备大量的知识、经验和策略,对儿童的发展,对儿童想象力、思维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情感、态度、社会性的发展及语言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之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精心培育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绽蕾。幼儿能不能识字,取决于幼儿是否具备了学习汉字的心理机制,也取决于成人所采用的方法是否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早期“悦”读:识字是手段 阅读是目的





早期阅读:我们的共同任务经常有家长问:“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进行早期阅读呢?”、“1岁以前是不是太早了?”,如果我们把早期阅读看作是一种亲子游戏,一种获取知识、陶冶情操的工具,一种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必备习惯,那么,阅读就成了父母和宝宝要共同完成的任务。网友:中国人对孩子的期望总是超过对本身的;另一方面,压力太多,无论是生活的严峻,还是竞争环境的残酷。大人们越来越害怕失败,越来越巴望成功,更巴望马上成功。在这种背景下,大多数父母强烈希望孩子的人生能够“赢在起跑线上”。比如识字,阅读。早期阅读:破译宝宝“精神密码”心理学研究已达成共识,3岁前,宝宝最重要的成长任务就是破译“精神密码”。这个“精神密码”与生俱来,包罗人类千万年进化而共有的基因,也包罗血缘关系遗传的家族基因。人的潜能与个性都从“精神密码”而来。精神密码破译得好,潜能就开发得越好,个性就越完善。精神密码的破译有两种方式:一是情绪,既宝宝在各种状态中的情感体验;二是认知,既宝宝的视觉、听觉、思维等相应的刺激带来的相应发展。而早期阅读则是有效破解宝宝精神密码的重要手段。网友:单个的识字如果不配合大量的美好的体验,没有强烈的阅读兴趣,没有主动的思考过程,没有对于故事结构的积累和掌握,仍然无法实现阅读的效果。【演绎识字】这款为3-8岁孩子量身定制的一款启蒙识字产品,它的每一个字都像一幅画,它的每一个字背后都有一个轻松幽默的故事,用默剧动画的形式将这些故事演绎展现给孩子,让孩子们从认识汉字、了解汉字、学写汉字、运用汉字,每一个步骤都非常有意思。全方位的激发了孩子的识字兴趣,从而实现好的阅读效果。





你的孩子会阅读吗?文/程博士育儿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天才发生学的研究成果中指出,有44%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是在5岁以前开始阅读的。可见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与智力开发密切相关。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可以帮手他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促进不雅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及表达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并且能使儿童获得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一)
可以说,帮手孩子养成良好、持久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是为他们终身学习塑造有利的条件。但是阅读不等于识字,识字多的孩子不必然是真的阅读者。我接触过一个5岁的孩子,识字量还是很高的,将近达到1000字。但是每次上阅读课,他从来不认真看,不是拿着书玩儿就是跟别的小伴侣聊天。所以,我们家长除了让孩子识字,还应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二)
其实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在很小的时候就暗暗开始了。只是家长没有意识到,忽略了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
一般来说,9个月的婴儿就有翻书的愿望,嘴里还会喃喃自语;14个月的孩子能开始看图指物;1岁7个月的孩子能说出图上的东西……这些行为都是孩子在婴儿期萌发的阅读意识,这说明阅读是孩子发展过程中自然萌发的一种需要。家长只要正确引导,就能帮孩子建立起阅读习惯。(三)
早期阅读,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而是更在乎启蒙阅读意识,这时候是一种启蒙性、养成性的学习。但是由于家长缺乏对早期阅读的正确认识以及得当的教育方法,有的忽略让孩子阅读,有的硬性要求孩子每天必需完成几页阅读,往往抹杀了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不利于阅读能力的长期培养。(四)
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家长首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环境。
一般幼儿园里会有图书角,最好在家里也设立个图书角,或者每天固定的时间价值陪着孩子阅读。想让孩子有阅读习惯,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能本身看着电视,却让孩子去阅读。有研究表白,父母越早开始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面就越广。为了孩子,做个爱读书的家长吧!(五)
别的,孩子都比力喜欢动手操作,阅读时可以把操作部分加入进去,提高孩子的兴趣。比如为孩子准备一套打乱挨次的图片,鼓励孩子在看懂每幅图的基础上按照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理解分析,将图片按挨次摆列,再把图片内容完整地讲述下来。
这时候不追求他的排序和正常的逻辑统一,重点是孩子思考了、能够自圆其说。或者尝试着让孩子把本身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再讲出来,家长可以帮手在每页图上配好孩子讲的故事,装订在一起,制成一本专属孩子的小图书。成型的图书既让孩子有成就感,还能留个纪念。(六)
实践证明,阅读能力和白话表达能力彼此促进。因此在平时家长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与阅读材料相结合,让孩子体验到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的联系。比如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成长、小伙伴的变化等等都可以和跟读过的故事结合起来,比力一下书上写的是不是正确、除了书上写的还有哪些特点。通过这些熬炼孩子白话水平,以此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孩子潜力无限,只要家长引导得当,或许过不了多久,孩子的阅读能力可以远远超过你了!




<div class="pgc-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8000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652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