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车市错过最后增长时机 全年或现负增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梁金川 发表于 2018-11-26 20:3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梁金川
2018-11-26 20:39:27 2957 0 看楼主
每年9月份都是中国全年车市表示的一个分水岭。

最新的汽车产销数据显示,本年9月份,全国汽车产销量别离为235.62万辆和239.41万辆,同比别离下降11.71%和11.55%,下滑幅度达到两位数。这一统计表白,全年车市已经错过了最后的增长时机——“金九银十”,车市销量由此进入下行通道,2018年汽车产销将现负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在发布9月产销数据时表示:“从9月份的统计来看,本年车市已经不是争论是不是增长的问题,而是负增长的幅度会有多大。”媒体猜测,从许海东的表述来看,车企期盼中的救市政策已经无望。3年前的2015年,正是有关部门出台的购置税减半政策,连续多年刺激了四季度车市止跌反弹。

无独有偶,不仅仅是中国车市,在美国挑起的全球性贸易战影响下,全球汽车市场开始出现了波动,一些车企甚至调低全年预期,福特、捷豹等国际品牌更是曝出裁员的消息,中国吉利集团也终止了推进中的沃尔沃IPO计划。在这一市场大环境下,中国汽车市场是否能在这一市场环境下独善其身,要看车企年底表示出的自救决心。

自主品牌学会坚守

实际上,从7月份开始,车市已是连续三个月下滑,其中9月份最甚,下滑幅度达到了两位数。从销量上说,和去年同期比力,中国车市9月份少卖了30多万辆汽车。对比相关数据,其中乘用车的下滑速度明显高于商用车,其接近85%的销量占比直接影响到整体市场的走势。

从分析来看,下滑最严重的是自主品牌,下滑幅度达到了16.5%,高出车市平均下滑幅度;从车型来看,下滑幅度最大别离为交叉型乘用车(-27.3%)、SUV(-14.4%)、轿车(-9.6%)、MPV(-7.8%)。这一统计表白,汽车消费低迷主要表示在中低端品牌及车型上,中国品牌无疑是重灾区。以此类推,车市压力最大的区域不是一二线市场,而是三四线市场。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在比来的一次论坛上表示,目前看来,中国品牌面临极大的考验,一是自身增速放缓,开始出现了负增长。二是合资品牌开始强力打压。本年以来,像韩系等品牌放低身段,反过来用价格兵器与中国品牌展开竞争。三是严峻的国际市场和贸易形势,将影响中低收入消费者的信心和未来预期。

那么,自主品牌应当如何应对呢?一些市场人士指出,与国际品牌比力,中国品牌具有主场作战的优势,且反应速度快,更能找准行之有效的策略。策略一是做大爆款车型。长城汽车围绕哈弗H6,在产品上下足工夫,9月份销量不降反升;吉利汽车优化博系家族车型,甚至实现了大涨。策略二是把握市场需求,推出智能化车型,保持市场热度。比来,以东风风神,北汽绅宝、启辰等为首中国品牌主打智能牌,博得了市场遍及的追捧。

东风启辰汽车公司总经理马磊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SUV市场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智能化战略车型T60要获得市场认可可谓难度不小,好在其选择“智趣”这条个性化之路,已经开始迎合90后消费者的用车需求,接下来要学会坚守……

豪华品牌不惜降利润

统计显示,在这一轮车市低迷的大环境下,豪华品牌受影响最小,尤其是第一、第二阵营,除捷豹路虎之外,基本都维持两位数的增速。当然,这一增速可谓来之不易。

按照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统计,1-8月份,豪华车经销商累计销量为182.9万辆,同比增长12%,但是经销商销售利润与去年同期比力下滑接近50%。也就是说,豪华车商采取的是以价换量的策略。

目前,第一阵营的奔跑、宝马和奥迪竞争处于胶着状态,月度冠军也是轮流坐庄。从9月份统计来看,目前奔跑保持领先,但是优势并不明显,奥迪紧跟其后,仅仅落后1.8万辆;宝马也是紧盯不放。不仅仅如此,第二阵营的卡迪拉克也觊觎已久,采取低价策略继续“蚕食”豪华市场份额;雷克萨斯也不惜爆出国产消息,加快与BBA(奔跑、宝马、奥迪)抗争的步伐。

从车型来看,竞争最为惨烈的是中大型轿车、中型轿车和紧凑级SUV市场。以奔跑E级、宝马5系、奥迪A6L为例,为了保持住销量,已经成为经销商亏损最大的细分市场。统计显示,9月份,宝马5系销量达到1.4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0%,领先于奔跑E级和奥迪A6L。而在紧凑级SUV市场,目前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上周,奥迪刚刚上市全新Q2L,计划与Q3“双剑合璧”,试图打压奔跑GLA和宝马X1及进口X2。预计年底之前,紧凑级SUV的争夺战也将打响。

除了第一阵营之外,第二阵营的豪华品牌似乎也找准了车市的脉搏。凯迪拉克旗下多款车型,包罗CT6、XTS和ATS-L终端零售价格下探超过10万元,别离以此换取48%、37.8%和11%的两位数增长率。沃尔沃放低姿态,最高优惠幅度达到30万元,以此鞭策销量持续增长。

遍及认为,在车市低迷的环境下,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不降反升,围绕豪华品牌市场份额的争夺将会更加激烈。

车市争夺最终看实力

据透露,针对当下车市低迷的情况,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已经向中国商务部和财政部提交建议对2.0L及以下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征收的文件,以扭转销售颓势。但是从各界的反馈来看,有关部门似乎在近期无意出台类似的刺激政策。

一些市场人士分析认为,目前车市低迷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导致,恐怕不是一个简单的刺激政策所能拉动。从国际形势看,贸易战持续加剧,全球汽车需求减弱,许多跨国车企甚至调低了未来的销量预期,开始调整产品结构。而在国内汽车市场,股市、房市下挫之后,消费者的信心严重不足,影响未来消费预期。在这一市场环境下,即便出台类似的政策,也不会出现2015年政策出台后对车市的拉动效应。

据介绍,目前车市出现的困境在中国汽车市场是史无前例的,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从全球范围来看,大部分的跨国品牌在不同的市场有过类似的经验,因此在应对策略便利已经有比力成熟的做法,而中国品牌要成长为国际品牌,可能需要刮骨疗伤,度过全球性考验这一难关。

遍及认为,车市低迷,中国市场将迎来速度型发展到质量发展的一个拐点。一些市场人士分析指出,当务之急,中国品牌应该提前应对,由弱走强。一是强化优势产品,以点突破,站稳本土市场;二是积极扩展发展中国家市场,把握国际化市场先机;三是果断应对,升级产品,调整结构,做强中国品牌;四是加快推进企业内部、企业兼并重组,壮士断腕,集中品牌优势;五是积极创新,加快汽车工业升级转型。

大浪淘沙,经过新一轮车市洗礼,中国市场也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化汽车市场,中国品牌才能成长为一个全球化品牌。

文/本报记者 何登峰

【链接】广汇委身恒大

汽车利润下滑首先传导到了销售终端。上周,恒大集团豪掷145亿元谋得广汇集团第二大股东之位,持股比约为41%。外界认为,此举或与广汇集团财务承压有关。

本年以来,在车市低迷环境下,销量滞涨,广汇财务三项费用大幅增长,公司负债持续增加。为了应对当前的形势,恒大集团与广汇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向恒大集团转让23.865%股权,交易对价66.8亿元,恒大集团向广汇集团增资78.1亿元,合计交易对价为144.9亿元。增资完成后,恒大集团将合计持有广汇集团40.096%股权,成为广汇集团第二大股东。

无独有偶,近日,业界再次传出消息,年销量排名第四的经销商庞大集团在积极“搜身”之后,正在与宝能集团商谈合作,以此化解财务危机,渡过难关。文/本报记者 何登峰

【链接】9月汽车销量大幅下滑超预期

10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汽车产销数据显示,本年9月汽车产销同比大幅下滑。当月,全国汽车产销量别离为235.62万辆和239.41万辆,同比别离下降11.71%和11.55%。其中,乘用车生产202.48万辆,同比下降11.86%;销售206.05万辆,同比下降12.04%。1-9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跌破1%,仅为0.64%。

尽管汽车产销在7、8月份就曾出现环比下滑迹象,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仍然维持了全年3%的市场增速预判。当车市进入“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市场压力却未见缓解,各项数据的降幅均超过两位数。

“9月的大幅下降超出我们的预期,以目前的增速情况来看,本年必定是达不到3%了。”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表示,此前还是低估了中国经济不景气、去产能、去杠杆以及P2P暴雷等多类因素对消费端的冲击力。

与燃油车比拟,新能源汽车则保持正常发展。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别离完成12.70万辆和12.12万辆,较上年同期别离增长64.43%和54.79%,依然保持高速增长。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别离完成73.5万辆和72.1万辆,比上年同期别离增长73%和81.1%。不外,虽然新能源汽车依旧保持高速增长,但其销量规模在整个车市销量中所占比例仍然较小,短期内还无法对目前处于平稳微增状态下的车市起到明显的提振作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看来,增速放缓既属正常也并非坏事。他表示,“前两年受政策等外力因素的拉动,使汽车市场销量已经拥有了一个很高的基数,也早已对本年的消费市场有所透支。如今在没有外力拉动的情况下,市场逐渐回归理性与平稳实属正常,这亦能平衡之前对消费市场的透支。”文/本报记者 吴鹏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梁金川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2957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