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月销量下降,寒冬提前来袭?如火如荼的车市缘何首现负增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不死之谜 发表于 2018-12-4 08:4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不死之谜
2018-12-4 08:42:26 2474 0 看楼主
如果单看比来三年的九月份,不难发现这么一个情况,那就是中国乘用车已由2016年的强增长到2017年的微增长又演变成如今2018年的负增长。相信不少人都很想知道,造成这样的情况,具体原因究竟是什么?





市场饱和后来居上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补助以及新能源概念的火热,不少消费者会因为各种客不雅观因素而选择新能源车。特别是不少一线城市的限行与摇号的鞭策下,加上新能源车近几年来的发展速度很快,产品不竭迭代升级,如今的新能源车型已经初步能够满足日常代步通勤和短途出游的需求。





一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也让大城市新能源车的销量一度水涨船高,势头强劲。一时间新能源品牌也是遍地开花,9月新能源车批发增速也高达73.0%,然而这也无法挽救整体乘用车的遇冷,9月乘用车零售达到190.5万台,在同期超高基数下同比下滑13.2%。





据统计全国机动车保有量2017年已突破3亿量辆,汽车驾驶人员3.2亿,市场比拟之前更加饱和,并且随着机动车的增多,交通问题和环境问题突显,这也是为何目前新能源车势头强劲的重要原因,燃油车方面也采取摇号限行等政策对于市场也会有所影响。

消费升级进口受益

国内的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国内车市也呈现低速增长的形势。巨大的汽车保有量也在不竭鞭策着汽车市场的成熟发展,消费者早已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越来越追求品牌附加值等方面,对于汽车的舒适度跟豪华取向也有所要求,消费升级也就应运而生。





不少进口车价格逐渐进入消费者能够接受的能力范围以内,销量攀升也是情理之中。进口车的销量上涨同样分化了一部分国产传统燃油乘用车的销量成绩。





优胜劣汰必然结果

中国汽车行业经过了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在研发、生产、经销、后期维保办事、零部件供应等方面也愈加完善,整体市场也是一片欣欣向荣。但是这其中不乏一些技术落后、不思进取的车企和业内参与者,优胜劣汰就在所不免,对于部分消费者而言,宁缺毋滥是基本原则,大部分人宁愿攒钱买一辆更好的车,也并不肯意滥竽充数买一辆便宜但是问题频发或销量小众的车型。部分合资车企将面临退市的尴尬境地,而那些没落的自主品牌只能面对被收购兼并的最终命运。





行业内的这些自我竞争和调整自然也会对市场有必然的影响和反作用。最明显的就是销量的下滑和慢速增长,这对于短期来说可能会有所影响,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是一次市场走向成熟的自我修复。





类似于欧美日本这样成熟的汽车市场也曾经经历过这样的情况,通用曾经的破产砍掉了旗下部分品牌,其中就包罗名噪一时的悍马,斯巴鲁也在走投无路之时投向丰田的怀抱。而回看现在的通用和斯巴鲁,阵痛后带来的这种整体的益处显然是更加利于长远发展,这也是目前国内车市所要经历的一段寒冬。





贸易加剧淡季影响

以往的9月一般都是销售淡季,此时正值不少新车型准备上市,很多消费者处于不雅观望态度,并不急于购车。十月开始车市销量就会有所回暖,这时不少新车型已经上市,选择更多的情况下,旧款车型也会有大幅度的优惠。加上很多人都会抱着过年之前买台新车的思想,所以九月的车市低迷同样有销售淡季的影响原因在。





然而以往九月也是淡季,为何本年九月竟然成负增长?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和美国有关。众所周知,美国与中国两个汽车市场相当庞大,此次maoyi冲突对于汽车方面的产销同样有所影响。虽然从某些方面来看,国内的进口车售价有所降低,但是整体出口也备受限制。加上小幅度的关税减少并不能拉动人们的购车欲望,因此呈现负增长也就情有可原。





结束语:九月份的销量寒冬,从微不雅观上看,与消费者本身的消费导向和传统销售淡季有关系;从宏不雅观上来看,带有必然国内汽车市场转型升级和经济平稳低俗发展的影响;不外从长远来看,国内的汽车市场还远远没有饱和,存在相当大的增长空间,寒冬只是暂时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依旧是未来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不死之谜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247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