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味人间》回归美食,提取“舌尖”的精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翊v殘 发表于 2018-12-10 15:2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翊v殘
2018-12-10 15:21:43 3422 1 看楼主
《舌尖上的中国》原总导演陈晓卿带领团队重新出发,摄制的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上周日在浙江卫视和腾讯视频首播。与本年年初那部差强人意的《舌尖上的中国3》比拟,这一次不雅观众的期待没有落空。

尽管此次的纪录片里首次加入了海外美食,但各种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对食物背后科学原理的展示,以及克制地讲述美食与人的故事,《风味人间》可谓延续了“舌尖”系列的精华。从团队构成来看,这一次从总导演陈晓卿,到美食、学术、科学顾问团队、导演摄影团队、声音制作团队和制片团队,都是当年“原装”的班底,这显然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风味人间》虽是新片却保有“舌尖”的精气神。

时间倒回到《舌尖3》,犹记得开播之前的万众期待与开播后的褒贬不一,彼时不雅观众大多抱怨新片中人物故事太多、美食太少,导演组对于讲述“人与美食”关系的执念超过了食物本身,片中食物的挑选也遵循着故事优先的法则,从而抹杀了“舌尖”系列最宝贵的品质,即把美食作为中心,人物的故事并不作为主题先行,而是与美食的变迁自然相融。也许是看到《舌尖3》不雅观众的激烈反馈,《风味人间》的第一集就恢复了以美食为核心的传统,《山海之间》中美食出现的密集程度让人目不暇接,烙馍、大闸蟹、绒螯蟹、羊肚菌、冷笋、火腿、秃黄油拌饭、奶桶肉、大黄鱼、马肉马肠、旗鱼、土豆搅团等10多种美食依次登场。食材的拔取也延续了“舌尖”过去的传统,并不选择早已成名在外的地方特色美食,而是按照单集美食课题去寻找相关的烹饪手法和技艺,食材之稀缺和陌生化,甚至让不少本地人都颇为别致,在网上不竭发出“我是本地人怎么没吃过”的感叹。

纪录片的制作者始终是人,作为总导演,陈晓卿的作用始终被不雅观众视作维持“舌尖”特质的关键角色。没有人比他更适合拍摄美食了,在“舌尖”系列之前,陈晓卿的私人身份就贴上了美食老饕的标签,他的伴侣圈也不乏蔡澜这样的著名美食家。单是日常的私人美食记录,他的小短文让人读来都口水涟涟。《舌尖》之后,国内美食纪录片层出不穷,但真正能做到同等水准的作品不多,一个足够了解美食、尊重美食,同时能够以纪录片手段拍出美食之美的创作者,显然可遇不成求。

有趣的是,陈晓卿从来不排斥讲述美食与人的关系,也曾在《舌尖2》中因为讲述美食背后人的故事,而被不雅观众斥为喧宾夺主。而按照《风味人间》的设定,后续的七集中还有《江湖归隐》《万家灯火》这种讲述美食与人、美食与世界的内容。对于美食背后的世界,陈晓卿的表达绝不会止于美食,毕竟不雅观察人、了解人、探讨人,才是一位优秀纪录片人的目标追求。其实,不雅观众们反感的从来也不是美食背后人的故事,而是为了表达某种主题而强行升华,借美食来强行煽情。如果陈晓卿能够妥善地处理好讲故事与记录美食之间的关系,《风味人间》也许可以比《舌尖》系列走得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lionlee2007 发表于 2018-12-10 15:22:42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lionlee2007
2018-12-10 15:22:42 看楼主
换了新平台,更自由发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翊v殘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3422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