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莫扎特“天生的长于抓握别人心灵中许多微妙的变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赫敏的奶 发表于 2019-2-19 12:2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赫敏的奶
2019-2-19 12:24:28 2521 0 看楼主











Rondo in D major K 485
Vladimir Horowitz - Horowitz at Home





莫扎特《回旋曲》作品分析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是巴洛克时期欧洲最伟大的音乐作曲家之一,他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音乐家。他擅长创作各种各样题材的作品,他的创作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表现在市民阶层的思想。在不行胜数的优秀作品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回旋曲》是莫扎特创作中期的作品,本文结合莫扎特的风格与背景,具体分析了该作品的创作特点和演奏方法,使大家更好地了解莫扎特的音乐。
一、莫扎特的创作

 莫扎特的创作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少年时期(1762-1773),萨尔茨堡时期(1774-1781),维也纳时期(1781-1791)。这首回旋曲被认为完成于第二阶段。出自一部小夜曲。莫扎特自从儿时起对音乐就有独特的见解,他首次作曲时还很年幼,但并没有因为年纪小而出现表示力不足,感情不丰沛的问题。他从小被当做神童到各个国家表演,使他接触了多国的文化和音乐,对他后期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作品情绪明朗乐不雅观,洋溢着青春活力,极富感染力。作品旋律基本都很欢快,基调单纯自然。

 然而他生平坎坷并不顺利,为了追求自由,他用手里的笔,与生活抗争。所有的作品是有深意的,不单单是表面听起来的欢快。艺术鉴赏家傅雷曾评价他说:"莫扎特的作品跟他的生活是相反的,他的生活充满了痛苦,但他的作品差不多整个儿只令人感到快乐……”为什么他一生苦难,但他的音乐作品依旧带给人们愉悦和快乐呢?因为他的心中充满对世界的爱,他的精神世界不像有些音乐家一般晦涩,他的音乐真实动人,极富灵感。










Mozart: Rondo in D major, K.485

內田光子 - Mozart: Piano Sonatas Nos. 6 & 17; Rondo In D Major



二、音乐与演奏分析

 回旋曲(rondo)也被称为轮舞曲,起源是欧洲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舞,圆圈舞与合唱相继出现。轮舞开始时,跳起圆圈舞,唱着轮舞曲的基本主题,紧接着是双人舞由独唱唱出不同的曲调,构造出第一个中间部分。在回复了开头的双人舞独唱后,每次相同的圆圈舞合唱交替出现,构成了ABACA或ABACADA的形式。回旋曲的特征是主题的循环,一个基本主题与几个不同的中间部分彼此交替,形成基本主题的多次重复。回旋曲的主要部分为A,插部为B,C,D,主体的旋律反复出现,充满色彩与充沛的活力。相同的节奏循序渐进,层次清晰穿插于其他的部分在格局上与情调中展现出了对比和变化,它的组成为这首作品精彩的回旋。

 全曲一开头就有一个表情记号:leggiero(轻快地)说明演奏时必然要在情绪上将曲子丰满起来。节奏选用了2/4拍,小快板,速度是积极向前的,整首曲子的比力规整。开头基本由十六分音符组成,时值很短的音符组成了连贯的乐句。十六分音符要演奏的轻巧,不拖沓,有颗粒性,把每一个音演奏清楚干净。右手平稳,把摆布手配合好,弓子的长度以本身舒适为准。需带自然跳弓。给人一种明亮的感觉。左手肌肉放松,选择合适本身手型的,省力的指法为技术做铺垫,感受位置和距离感,加强音准的把握性。在高把位演奏时要尽量保留手指,耳朵控制手指,左手要灵活的使用“框子”手型(例如演奏八度)避免因为换把手指移动产生多余的滑音。音色和表情很大一部分是用揉弦来表现的,揉弦的幅度,强度的不同会使音色出现较大的变化,出现无数种可能性,无论是放慢,加快或者完全停止,都要完整的控制它,揉弦的速度要与运弓的速度尽量保持一致。在换把时,大拇指放松,大拇指是左手的队长,增加维持手的距离感始终带领其余四个手指运动。右手在弓根、弓尖可以做出微妙的PP力度的轻微渐强渐弱的变化,表示出层次来。大脑思绪要走在手的前面。理解感受音乐的内容,深化对作品的认识,升华自身对音乐的感悟。不要欠缺对音乐的感悟力导致死气沉沉,缺乏生命力,注重多重感官的配合。

 在舞台演奏作品时,需要考虑精神因素,为什么呢?平时在琴房或者家中练琴时,环境比力封闭,不消注意不雅观众以及不雅观众的位置,对环境毫无意识,在比赛,表演这种开发的环境下,与不雅观众面对面,容易在表演中受到干扰(比如气氛活跃或有人咳嗽等等)出现走神的情况,首先要多熬炼本身,把环境放在心里,练习是把环境放在心里,同时练习深呼吸,有对环境的敏锐感觉,就感觉不再恐惧了。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可以获得放松,同时保持对演奏的注意力。演奏时面对不雅观众应多加强心理控制能力。培养心理对肌肉动作的准备。










Rondo in D Major, K. 485 (D大调回旋曲,作品485)

Ingrid Haebler - Mozart Complete Works for Piano



三、结语

 莫扎特的创作,是十八世纪欧洲文化各方面成就的光辉总结。他孜孜不倦的努力探寻,把十八世纪的音乐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上,并未后来的发展做出了铺垫。在短暂的生平三十五年之中,奉献给世界辉煌的音乐遗产。这份遗产放在今天也依旧像在十八世纪时一样,熠熠生辉: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合唱等等……极具个人风格,表示在对作品的充分理解,懂得运用其作品表示所需要的演奏技法。每一位演奏者都需要不竭提高本身的艺术修养,演奏技巧,表示力等等音乐本质,才能更好的演奏莫扎特的作品。给作品带来生命、色彩与变化。莫扎特给我们的心灵增添了无数的美好向往,音乐之中洋溢着欢乐,清澈透明,散发着简洁明快的气息。仿佛是走进了一个繁花似锦的花园,庭中小径,漫天的星斗倒映在水中……罗曼罗兰曾有一段这样描述莫扎特的文字:“热情的人精神上有种迫切的要求,无论作什么非把本身整个放进去不成。莫扎特可完全不受这种要求的牵掣。由于他的感觉、温情、细致的聪明、自我的控制等等的优点混合得非常和谐,所以天生的长于抓握别人心灵中许多微妙的变化……”他深入挖掘了艺术的表示力,对待作品极其认真的态度,为音乐办事。细腻的织体,色彩丰富的和声,对于乐句竭尽全力的推敲……这一切形成了他独特不成替代的“莫扎特”风格,为古典音乐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探究的地方。








人人爱乐3.0已上线!全新版本,优质享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赫敏的奶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252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