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篇小说连载:双月传之一(黄兴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6-5 11:49:21 3618 0 看楼主


又月的老伴两年前病故,他本身已从丧偶的哀思中解脱出来。两个儿女都已成家,日子都过得很舒心。又月没有后顾之忧之余,心里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老是觉得还有一份情感悬掛心头挥之不去。

五十年前,在一个大院里从小耳鬓斯磨一起长大的月梅現在过得怎么样了?每当想起两小无猜的这个妹妹,他就有一股负罪感,月梅,你在哪里,当时捧打鸳鸯,是实出无奈呀!

1967年,23岁的又月高中毕业后在农村生产队劳动,他从小喜欢绘画,这几年画功已大有提高。那是个高呼标语宣传"最高指示"的特殊岁月,全国人民怀着对伟大领袖无比崇敬的表情"抓革命,促生产",大街小巷墙壁上一片红色海洋,书写最高指示,伟人语录,画伟人像成了又月的最活跃天地。他那苍劲的仿宋体,逼真的领袖头像蠃得地方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到处有人请他画壁画,写墙字,他踌躇满志,豪情满怀,斗志昂扬的干着总也干不完的活。

青梅竹马的月梅常常借故来看他写字,画画,用手绢给他包来煮熟的热鸡蛋,用清水不知洗了几遍的甜瓜。趁他走下画架的机会用喷香的手绢给他擦去额头的汗和沾满涂料的双手,用痴情逼他吃了送来的东西。

又月几次假装生气不要她送,是疼她的辛苦,是爱她的痴情。月梅知道他的心事,又月有件摆布为难的心事呢。

又月母亲虽然从小看着两个孩子一起长大,但是在阿谁讲究阶级成分的特殊年代,这份婚姻有着天然的障碍。

1963年,又月考取了高中,到离家二十几里的中学读书,每逢星期六又月回家来拿饭,月梅总是早早地在门口迎候,都住在一个大院里,月梅长得清秀端庄,嘴甜心善,女孩子的心思总瞒不外大人的眼睛。又月的母亲也唤卟,但丈夫是国家干部,压根不同意儿子和"四类分子"子女结婚的。

时间一晃到了1968年,又月回家参加劳动已两年了,谈婚论嫁已摆在面前。又月的母亲和丈夫商议,月梅是咱们从小看着长大的,人长得俊俏不说,闺女心眼好,又是月儿本身的最爱,割断了太残忍了吧?

老头子摇头,他说儿子高中毕业后目下虽还没有正式工作可做,他毕竟是党培养了十几年的国家人才,总有一日他要参加工作,现在若娶了个"四类"子女,儿子的前途就废了,只有一辈子修地球了,那样对他不公啊。

因为又月父亲的坚持反对,月梅也深知当时的社会环境,假如真得嫁给他对又月哥确实不利,她发誓此生不嫁。

岁月无情催人老,又月的父亲给儿子找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农家女子。又月难拗父母之命,结了婚,婚后两人同舟共济,生儿育女,生活还算安静。

1970年, 又月当了民办教师,在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次招生考试中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分到一所中学教书。好事连连,不久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巨潮中,奉行"科技兴国",抓基础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有大专学历,在农村教育战线工作十年以上的教师家属子女可以"农转非",以利于解决农村教育战线人才的后顾之忧。又月全家办理了"农转非"手续,从此全家都吃了国库粮。

困顿了二十几年的孔雀要展翅翱翔了。又月的一家彻底滋润于党的阳光雨露下。

可怜的月梅,你怎么样了呢?又月旧情难忘,无穷的思绪涌上心头。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361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