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海探奥:邳州先民是“洋镐”的发明者(作者:程荣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6-14 19:0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6-14 19:03:48 5800 0 看楼主


在洋货充斥城乡的阿谁年代,香烟、火柴、煤油等东西,过去都冠以“洋”字,表示并非中国本地货,乃是西洋传来。“洋镐”也不例外。“洋镐”,其状一头尖如鹰嘴,一头扁平如鸭嘴。徐州地区的人,都称之为“鹰头镢”。

“洋镐”,果真是外洋传来的“洋”货吗?已故邳州考古工作者陈永清曾谈及此事。

那是30多年前的暮春时节,一个丽日当空的正午,我在街头见他风尘仆仆,便问道:“多日不见,忙什么啦?”他惊喜地反问我:“你知道我们常用的‘洋镐’是谁发明的吗?”

本来,他协同南京博物院考古队在邳北大墩子文化遗址进行第三次发掘,发现了一个5000多年前的石制鹰嘴镐。它由花岗岩打磨而成,全长17厘米,最宽处7厘米,一头尖如鹰嘴,一头平如鸭嘴。中间有安装把柄的椭圆形洞眼,洞眼两旁对称地刻着两个大小深浅相同的椭圆凹糟(现存南京博物馆)。尖端处成30度摆布的锐角,扁平处宽为6厘米,已经磨损一部分,证明使用过相当长时间。

这枚石质镐具的出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它说明“洋镐”并非洋人发明。远在洋人发明制造“洋镐”之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发明并制造石质的镐具了。归根结底,这种两用镐还是中国人发明的。

大墩石质鹰嘴镐造型美不雅观、光滑,在缺乏先进打磨器具的条件下,邳州先民打造这种石镐的难度是可以想见的。它的出土,不单丰富完善了我国古代的工具制造史料,并且也有必然的艺术欣赏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580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