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林撷英:张士彩的农民画登上了中国最高殿堂(作者:陈景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9-20 18:5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9-20 18:59:42 4175 0 看楼主


张士彩,女,1968年2月出生,初中文化,家现在有六口人,住在邳州市徐塘新区190号,从事农民画创作近30年,她的农民画登上了中国最高殿堂。《小竹园》、《小桑园》在1992年第二届民族文化博览会大赛中获二等奖并被收藏,2019年9月《丝绸之乡》在壮丽70年?阔步新时代全国农民画创作展中获金奖,将于9月25日去领奖。如今,她小有名气,已经有了自己的小画室,整天忙得有些分不开身。

她从小喜爱刺绣,剪纸,绘画,30年来先后创作的作品先后在省市及全国各地参加展览大赛获奖并被收藏。1988年,她参加了县文化馆举办的农民画创作培训班后就喜欢上了农民画,一画就是30年。她说:“当时不知道农民画是什么,只是自己从小特别喜爱画画,自己没有想过当时这个选择让她与农民画结下不解之缘”。



以前,她是学缝纫的,听说县文化馆要招收农民画学员,她毅然辞掉缝纫的活,遭到父母的反对。但是,她还是说服父母亲,到文化馆学起了画农民画。

在学习农民画期间,她努力作画并和画友人们商讨每幅画的布局、内容。辅导老师要求画身边熟悉的生活。她家门前是一片竹林,天天看到竹林,不当回事。当她留神细心观察起来,还真有趣。春天竹芽从地下长出来,高度超过母竹才开始长枝叶。苍翠欲滴的竹林,一片绿的海洋。一节节的竹节间长出竹挂着叶儿,早晨露水洒满竹林,挂在竹叶上,阳光一照晶莹耀眼。这是多么好的题材啊!于是,她在培训班里画啊画。画好后,再向老师请教。一次次观察,一遍遍修改,她画的农民画终于被学员和老师的认可。在文化馆展览后,又被送到外地展览,受到专家和艺术家们赞扬。



接着,她画的《双丰收》、《小桑园》农民画,别具一格,工整美观,农村田园风光的景色诱人,使人看了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在县展览受到参观者的好评,连朱广生县长看后都赞不绝口。县人民政府1990年5月给她颁发了二等奖。县文化局、文化馆等单位每次展出她的作品,都给予适当的奖励,有提包、脸盆和现金,都是物质奖励。这使学员们得到了实惠。自那起,她画农民画的劲头更大了,积极性更高了。

从此,她的农民画被文化局不断送往国内外展销。她不但获了奖,还得到了应有的报酬。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6年被徐州文化局评为“优秀民间艺义家”称号。《暮归》在1998年“第二届中国农民书画大赛”由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主办,北京快雪堂艺术中心承办”获二等奖。《银杏园》在1999年在江苏省第二届农民画大赛,“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农业厅”和"江苏省农民画研究会”主办获铜奖。又在2002年中国农民画联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主办获二等奖。《农家小院》在2010年全国农民画展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获三等奖。《渔家乐》在2011年在江苏省第六届美术作品大赛,由“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和“江苏文化活动中心”主办获二等奖。《迎春图》2012年在南京六合.第二届全国农民画展获优秀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奔梦人?欢哥如潮》被“讲文明,树新风”国家公益广告收录。《槐香蜜甜》、《农家小院》、《洗蚕筐》获中国梦?“我心中的梦”2014?中国江苏农民画大赛分别获银奖、铜奖及优秀奖。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学界联合会”主办由“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生生不息》被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家协会、贵州文艺界联合会主办的“中国精神.中国梦”暨“凉都福地.生态水城”全国农民画展获优秀奖并收藏。《生生不息》在第六届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丝府梦?丝路情”2015中国农民画‘丝路行’作品展出获优秀奖并收藏。《晨曲》在“中国梦?画乡情”江苏省第八届农民画大赛中获金奖,由“江苏省文化厅”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江苏省文化活动中心”主办。《金色中秋》2016年荣获“朵云轩杯首届全国农民画选展”优秀奖。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朵云轩杯首届全国农民画选展组委会”主办。《生生不息》2016年“在希望的田野——中国农民画精品展”展出,由“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动画学会”“山西省文化厅”主办。还有许多作品在国外各级馆藏以及外国艺术界人士购买及收藏。2017年10月被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传统技艺技能大师”称号。2017年12月被江苏省委组织部等六部门授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称号。《磕芝麻》在 2019年6月获“美丽乡村?白桦相约”全国农民画展获三等奖并收藏。2019年9月《丝绸之乡》在壮丽70年?阔步新时代全国农民画创作展获金奖。



采访期间,笔者问到“在与农民画结缘的30多年里,什么事情让您最难忘?”她沉思许久,所有往事如同幻灯片一般在她脑海里闪过。然而,她并没有炫耀自己,说着她拿出手机点开一幅《运河风情》的农民画,她骄傲地说:“我和王燕、张士芬、于梅、杨年成、赵敬华六个人共同画的这幅画,前年10月份在沙沟湖展出。” 她还说,近期又有一批崭新的农民画问世。

尽管刚出道的时候便接连收获荣誉,但张士彩的艺术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如同当地许多农民画家一样,他们经历了洗脚上田的变迁历程,追求艺术首先要解决生计问题。1991年结婚,婚后,丈夫和婆婆都不支持他画农民画。农忙时,干农活,农闲时,画农民画。父亲上班,母亲身体有病。她和她二姐是家里的主要劳力。靠养蚕,来维持生计。现在,由于有了名气,她的丈夫和家人都非常支持她。

《磕芝麻》是一幅表现一个暖秋的傍晚,全家人正田间里收获芝麻的劳动场景。画面采用了民间剪纸和刺绣的手法,夸张地描述芝麻和人的关系。用一对恩爱夫妻的眉宇间传情来传递他们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赞美。从中表达了我们农民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样,越来越好,生生不息!

作品《筑梦》是以红色为主调子,采用内圆外方的绘画形式构图。画中主要写照了党员、群众在夜晚积极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文件。周周是白天他们和群众一起抗旱、扶贫,资助慰问孤寡老人的场景。运河是我家乡的风景带,把它连接在画的周边。几只小船在打涝河里的漂浮物,窜梭在莲花与叶之间,更加突显“出淤泥而不染”的伟大情操。河里鸭子在戏水捕食,给画面增添了灵动效果。作品主要表达的是乡村干部,为创建美丽乡村,共筑同一个梦想而不畏劳苦,奔波在第一线。



她的农民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融汇了现代绘画的艺术营养,作品时代特征鲜明,生活气息浓郁,富有河北淳厚、粗扩、稚拙、绚丽的地方特色。题材丰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构思奇巧,抒发了作者生活的心声;画法细腻纯朴,不拘一格;色彩凝重艳丽,具有无穷魅力。它吸取了剪纸、吊挂。民间印染、地方戏曲等姊妹艺术的营养并融入画中,形成了“稚拙纯朴、雅俗共存”的独特风格。

农家小院恬淡的生活场景、大美邳州的自然风光以及农民豪爽的精神气质……都可以在她的一方画纸上得到完美诠释。闻名遐迩的邳州农民画, 如今已成为邳州的金字招牌,不仅深受老百姓喜爱,也走进了国内外的艺术殿堂,成为邳州乡土文化软实力的典型代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417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