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用可养阴清热,熟用可温中健脾。家中常备的蜂蜜,你用对了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好时光516 发表于 2020-2-6 12:5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好时光516
2020-2-6 12:54:37 3276 0 看楼主
蜂蜜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味,堪称日常生活中的“平价保健品”。秋冬季干燥,喝一杯蜂蜜水,既能给身体及时补充水分,又能清肺润肠。











蜂蜜究竟是凉还是热




药典记载, 蜂蜜性甘、味平,归肺、脾、大肠经,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 。从以上两段资料可以得出,蜂蜜本是平性,但生用熟用药性截然不同。









1、生用可养阴清热

《良疗本草》说“若觉热,四肢不和,即服蜜浆一碗,甚良”。《本草纲目》:“生则性凉,故能清热”。所谓的生用就是用冷开水冲服,这样的蜂蜜水就有养阴清热的功效,尤其适合阴虚燥热的人食用。









凉开水冲泡的蜂蜜才可润肺止咳。“蜂蜜雪梨汤”是民间常用的止咳食疗单方,雪梨味甘微酸,能润肺清热、生津止渴,蜂蜜配雪梨,可增强润肺、止咳效果。









凉开水冲泡的蜂蜜才可润肠通便。阴虚内热表现为大便干结的人,要想充分利用蜂蜜润肠通便的效果,记得一定要用凉开水冲泡。




2、熟用可温中健脾

《本草纲目》:蜂蜜“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神农本草经》:蜂蜜“甘无毒,主治心腹邪气,诸惊痫,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蜂蜜具有益气补中的功效,适合气虚者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蜂蜜温则补,想要获得蜂蜜温中健脾益气的效果,就要用温开水冲服。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下这些人不适合吃蜂蜜:糖尿病、肥胖人群;痰湿或湿热者;胃酸过多容易反酸、烧心的人。






不同蜂蜜有什么差别




市面上的蜂蜜种类繁多,一般来说,蜂蜜性平,但是随蜜源植物种类不同,蜂蜜的属性与功效也会有所差异。











蜂蜜如何储存




正确贮存蜂蜜,是确保其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贮存过程中应注意:




1、蜂蜜是一种酸性粘稠液体,对金属以及塑料桶有腐蚀作用,为避免蜂蜜遭受污染,应用玻瓶、瓷缸等容器贮存。









2、蜂蜜具吸水性强和吸异味特性,若蜂蜜暴露在相对湿度较高的空气中,就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发酵。因此要密封贮存,避免吸水发酵,以及串味难以食用。




装蜂蜜的器皿,在装蜜前要流水洗刷干净,然后晾干再装蜂蜜。









3、不要与带挥发性气体的物质如肥皂、汽油等放在一起,以免串味。




4、贮存蜂蜜要保持贮藏室干燥、通风、阴凉、无直射阳光,蜂蜜也可以放在冰箱低温保存,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发酵,蜂蜜放到冰箱中会促使它结晶析出葡萄糖,这个变化其实并不影响蜂蜜的安全性,也不影响它的营养价值。






一勺蜂蜜的9种喝法




蜂蜜与其他食材搭配使用,能起到1+1>2的养生功效。









① 蜂蜜+梨:缓解干燥上火

雪梨带皮洗净后切片,放入锅中,加水后大火煮至熟软,关火,待梨汤冷却后,加适量的蜂蜜搅匀,吃雪梨、喝汤汁,可达到润肺润燥的功效。




② 蜂蜜+大米+香蕉:防便秘

大米50~100克,香蕉200克,蜂蜜适量。将大米熬成粥,加入香蕉段和蜂蜜,放凉后食用,可达到清肺润肠的功效。









③ 蜂蜜+牛奶:增强抵抗力

早起和入睡前,在牛奶中加入一小勺蜂蜜,可起到抗疲劳、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④ 蜂蜜+红枣:补血调经

适量红枣加蜂蜜熬粥,能起到补血益气的功效。









⑤ 蜂蜜+菊花+枸杞:防眼干

菊花3克、枸杞10克泡水后,加入2勺蜂蜜。可明目、养肝肾。




⑥ 蜂蜜+鲜芹菜:降血压

芹菜100~150克洗净榨汁,加入蜂蜜炖服。每日服用一次对降血压有辅助作用。




⑦ 蜂蜜+金银花:减轻感冒症状

金银花5克泡水,加入2勺蜂蜜。或用金银花10克、桔梗10克、麦冬10克泡水,加入2勺蜂蜜,可减轻感冒症状。









⑧ 蜂蜜+核桃:补肾健脑

核桃仁5个加水煮15分钟,加入2勺蜂蜜,有助于补肾健脑。




⑨ 蜂蜜+百合+粳米:养心安神

百合100克、粳米100克熬粥,加入蜂蜜。晚上睡前食用,可养心安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好时光516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27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