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假期综合征」调整指南:摆脱浑浑噩噩,快速进入绝佳状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王胜军 发表于 2020-2-8 13:1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王胜军
2020-2-8 13:12:01 2768 0 看楼主
01 | 从「不规律」到「不适应」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假期后很难静下心来工作/学习,白天常常犯困,晚上又格外精神……

其实这都是不规律的假期生活导致的。









在工作/学习期间,大部分人都过着固定作息、三餐定时的规律生活。




然而到了假期,大家为了放松身心,一般都倾向于选择「熬夜晚起、不吃正餐、狂吃零食」的咸鱼生活。再加上这次疫情的影响,我们的运动量和情绪都down到了谷底。




以上种种「不规律」,都是节后「不适应」的成因。

*

黑白颠倒 → 昼夜节律失调,激素分泌紊乱、消化系统紊乱、肝功能紊乱&肝脏脂肪堆积,增加肥胖、糖尿病的几率。

三餐失调 → 对饱腹感的感知能力变弱,看到身边有人吃东西,就会做出下意识的模仿行为,容易导致肠胃不适。

运动不足&心情不佳 → 影响饮食和睡眠。




02 | 走出「节后阴霾」!




为了大家能够早日恢复精神,我推荐各位从这3个方面进行调整:



① 平和情绪







你可以尝试着探索出能让你觉得放松的事情,例如整理旧衣物、看看纪录片/动画片、喝杯花果茶/热牛奶、让房间保持明亮、泡个热水澡……

任何能让你放松情绪的事情,都可以做做看;如果没有,那躺着冥想也是OK的。

② 调整饮食







保证三餐规律,少吃零食。

如果你在工作/学习时,总是分心想吃东西,或者总是提不起精神,那我建议你可以在上午/午后喝咖啡。

*如果你喝不惯咖啡,也可以选择绿茶红茶,不过要注意饮用时间哦~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无意识进食,还可以让我们的工作/学习状态更专注哦!



③ 保证睡眠





??入睡




为了提醒大家不要熬夜,我建议在节后一周,为手机设置一个自动关机定时。

至于设定什么时间,你可以根据起床时间和睡眠周期进行倒推。






-睡眠周期-

睡眠不只是从清醒到深度睡眠再回到清醒的简单过程,而是由多个连续睡眠周期组成。

通常来说,每个周期在90分钟左右。通常经历的完整睡眠周期越多,深睡时间占比越高,第二天的身体状态也就会越好。

所以,如果你计划7:00起床,并且想为自己安排5个睡眠周期。那么倒推入睡时间,就是夜间11:30,再为自己预留15~20分钟的入睡时间,就是定时关机的合适时间啦~




如果你觉得入睡很困难,那我建议你可以试着做出这些调整:

1.下午4点后,不摄入咖啡因。(如:茶、可乐、巧克力、奶茶)

2.晚餐时间不要与入睡时间过于接近,避免影响入睡状态。

建议:晚餐时间控制在晚上6~8点,吃到8分饱即可。

除此之外,我还推荐大家晚餐选择富含色氨酸的小米作为主食,这样可以有效促进褪黑素分泌,帮你轻松入睡。

*推荐搭配:虾仁炒蔬菜






3.8点后尽量少喝水:避免起夜打断持续的睡眠周期

4.睡前不喝酒:在入睡初期,酒精确实会帮助进入睡眠,但喝酒会使我们的睡眠质量下降,并对记忆巩固效率带来不利影响。

5.保证舒适的入睡环境:保证床单枕头、温度湿度、光线噪音都是自己觉得最舒服的。如果不是,则可以用工具辅助调整,例如窗帘、眼罩、耳塞、降噪耳机、加湿器……




??起床




除了要好好入睡,按时起床也是很重要的。









1.固定起床时间




固定满足个人学习生活需求的最晚起床点,周末也尽量遵守。复工第一周定时起床,误差尽量不要超过20分钟。

*周末大量补觉效果不大,午休时间也要适量。




2.晨起打开窗帘




接受自然光照或打开日光灯模拟自然光照状态,可以在白天抑制体内褪黑素水平、帮助身体清醒,避免越睡越累的“回笼觉”。




03 | 结语




通常第一天开始调整睡眠都不会特别顺利,所以我们也不用给自己太多压力,以一星期为一周期来计算就好了。

通常来说,长假结束后的一周能满足35个睡眠周期,就是非常理想的状态了。






所以,如果你昨天睡眠状态不佳也没关系,今天查漏补缺、慢慢调整,更多关注一周的睡眠总时长就好了。

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慢慢的,你会发现,你开始掌控了睡眠,对于日常时间的安排,也更加灵活,再对运动、饮食逐个击破……




慢慢地,你就能摆脱假期综合征、走上自律的“巅峰”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王胜军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276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