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上最可怜的太子之景献太子赵与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Y890 发表于 2020-6-5 10:1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XY890
2020-6-5 10:11:32 2394 0 看楼主
历史上最可怜的太子之景献太子赵与愿

宋宁宗没有儿子,于是找来太祖皇帝的后裔赵询和赵竑、赵昀等作为养子。嘉泰二年,拜威武军节度使,封卫国公,之后不久被立为太子,从诸多养子中脱颖而出已经很不容易了,可惜天不假年,在二十九岁的时候先于宁宗病逝,谥号景献太子。



赵与愿(1192-1220),宋太祖十世孙,赵希怿次子,赵与筹的二哥。宋宁宗赵扩,因无子,于庆元四年(1198年)在众多的侄辈中选择了年仅六岁、居于青田的赵与愿为继子,接至宫中抚养,庆元六年(1200年)赐名赵曮,为福州观察使。嘉泰二年(1202),拜威武军节度使,封卫国公,听读资善堂。开禧三年(1207年)立为皇太子,拜开府仪同三司,封荣王,更名赵帱,嘉定元年(1208年)诏御朝太子侍立,宰执日赴资善堂会议。



嘉定二年(1209年),诏皇太子更名赵询,出居东宫。可惜的是,嘉定十三年(1220),太子赵询病故,年仅二十九岁,与庄文太子(宋宁宗伯父)一起葬在杭州太子湾(这是如今杭州西湖太子湾公园地名的由来)。谥号“景献”,后人称“景献太子”。赵询的书法学高、孝两宗,善画竹石。



相传,宋宁宗下诏要赵与愿入宫的圣旨到达青田时,青田县城热闹异常。赵希怿一家在新市巷(今称新寺巷)迎候,并举行隆重的仪式,全家跪在香案前,恭听钦差宣读圣旨。为增太子声威,宋宁宗除依照规定礼仪外,还特别颁赐宝幢二面(宝幢又称宝幡)。



当日,龙旗黄伞簇拥着赵与愿,从新市巷赵家府邸出来,吹吹打打,浩浩荡荡,沿着新市巷外的长街游行,于是这条街就被百姓改为“宝幢街”。而赵家接圣旨的地方通往赵府那不足百米的街巷被称作“圣旨巷”(今改为圣旨街)。



不久赵家迁往临安(杭州)铁治岭,再过了几年,赵家又迁往了吴兴归安县(今湖州)。赵与愿逝世后,新市巷的赵府便改为寺院,于是新市巷也被改成为“新寺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XY890 当前离线
黄金会员

查看:239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