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农妇到“中华巧女”,邳州这位刺绣巧匠厉害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直播邳州 发表于 2020-10-10 09:3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直播邳州
2020-10-10 09:30:27 5908 1 看楼主
在邳州戴圩街道高渡口村

有一位农家妇女

因有一双巧手而远近闻名

她创作的刺绣多次在全国获奖

被民间文艺界称为“中华巧女”

并且获得了联合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的称号

10月4日,记者走进高渡口村

见到了这位刺绣匠人张桂英

▼▼▼



创作灵感来源生活

在张桂英家里,到处都能看到她的剪纸、刺绣等作品。细细品味这些作品,仿佛听了一段民间故事,了解了一个乡村民俗,展现了一个村庄的农村新貌......每幅作品都有明显的主题特色。

张桂英说,她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日常生活,“我到地里一看,那个风吹麦浪,一滚一滚的,像海浪一样,我就把它画出来,绣出来,看到玉米我就画玉米,看到棉花我就画人拾棉花,都是身边的景物。”



张桂英的父母都是做编织的,她从七八岁开始就跟着父母一起描描画画,渐渐地爱上了刺绣这门技艺。在她13岁的时候,就在当地小有名气,被乡亲们称为“小巧姐”。后来女大当嫁,并有了三个孩子,但她不甘心自己的现状,决定外出学习。起初丈夫并不同意,“她搞创作不挣钱,小孩上学,家庭开销全指望我,起初我经常和她吵架,后来她坚持自己的理想,要做民间工艺,我也就同意了。”张桂英的丈夫杜元富说。



十年磨一剑,励得梅花香

离家几年,张桂英在熟练掌握了缝纫、机绣、剪纸等技艺之后,选择主攻刺绣,力求把中国最传统的手绣工艺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她还在选题上进行创新,除了常见的龙凤呈祥、喜鹊闹梅等喜庆主题之外,又根据民间传说创作了多款手绣作品。

她的一幅刺绣枕套“麒麟送子”一举夺得江苏省民间艺术二等奖,后被中国民族文艺博览会收藏,她创作的刺绣“十二生肖”“群虎图”“虎头帽”“三寸金莲”等系列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她的作品还作为学校美术教材使用,并远销日本、美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十年磨一剑,张桂英获得了“中华巧女”和“民间工艺美术家”两个称号。



在交谈中,张桂英告诉记者,自己刚参加完徐州市第七届文博会,在文博会上,她推销出去了近200件刺绣作品,剪纸作品也得到了业内的认可,其中一幅名叫“吉祥人家庆有余”作品,还被一些爱好者订购。“这个主题创作了这样一个做正直人,睡安稳觉的作品。这里面鸡、鱼、草、花等元素都是我想出来的,通过这幅作品告诉大家堂堂正正做人的理念,引导文明向善的风气。”



“张桂英技艺有自己的特点,目前是绣花鞋省级传承人,无论在展会上评选,还是在销路上都很好。”市文化馆副馆长郭锐说。



热心助人,免费教村民刺绣技艺

成名后的张桂英依然保持着那份纯朴和善良,热心帮助周围乡镇家庭困难的妇女脱贫,免费教习村民刺绣技艺,让大家通过做传统手工艺品增加收入。如今,和张桂英一起学习剪纸和刺绣的村民已有近百人。“他们只要想干,我全部给教会,把我的活都给他们干,我给加工费,最多给五十块钱一天。”

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她上门传授刺绣技术。铁富镇镇北村村民李清玲因患小儿麻痹症,无法从事田间劳动,在张桂英的帮助下,她通过刺绣也能获取一些收入。“一天即便销售十块八块钱也好,也能对家里有帮助。”

剪纸、绣花、做虎头鞋、绣十二生肖系列香荷包......如今,62岁的张桂英的生活几乎被这些传统工艺填满了。

接下来

她想把周围喜欢刺绣剪纸的村民聚集起来

继续把这些手工艺品推广出去。

创造出经济效益的同时

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这些作品

也能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


编辑: 孙雅萍
融媒体记者:鲁瑞宝 贾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adc打野 发表于 2020-10-10 09:31:29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adc打野
2020-10-10 09:31:29 看楼主
我三对的[捂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直播邳州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5908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