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个年轻人躺进ICU!秋冬季警惕高血压,不注意会出大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福如东海 发表于 2020-11-13 13:2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福如东海
2020-11-13 13:23:58 4400 0 看楼主
气温下降,脑溢血进入高发季,这已是常识。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各大医院里因突发脑溢血抢救的病人就会增多,今年也是如此。


一个是31岁的女子,头晕头痛以为是感冒;一个是27岁的小伙子,在ICU里跟死神拉锯了12天才缓过劲来。而元凶是同一个:大家熟知的高血压。





1、头晕头痛以为是感冒
没想到是高血压引发脑出血


31岁的小陈,早上醒来就觉得头晕目眩,恶心难受,以为是感冒。


2小时昏倒在地被紧急送到医院, 到医院检查后,小陈血压高达160/95mmHg,CT检查结果显示小陈脑室的出血量大,已经形成脑室铸形。


接着,小陈进行了进行了手术,在ICU里昏迷了14天才清醒。


医生检查后发现,原来高血压是导致小陈脑出血的元凶。小陈坦言,自己体检查出血压偏高已有好几年,但一直没有吃药。


所以,得了高血压,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服用降压药物,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2、不按时吃药
也会酿成大错


而小王倒是有控制高血压的意识,但却因为吃药随心所欲,也发生了脑出血。


27岁的小王从事IT工作,加班加点是常态,他自知血压高,也配了降压药,但忙起来经常不按时吃药。


终于有天晚上加班因为高血压被送进了病房。经过检查,确认了小王是高血压引起的脑室出血,血压达到了150/90mmHg。


术后,小王被送到了ICU。小王妈妈一直很自责,面对儿子可能变成植物人或醒不过来的可能性,小王妈妈简直不敢想象……


警惕高血压!


2014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 18~44 岁(青年)和 45~59 岁(中年)的高血压患者数均达到了 1 亿。这意味着 60 岁以下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数(约 2 亿)已远远超过 60 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数(约 1 亿)。


由于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如果中国人的血压无法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在几十年内井喷式爆发几乎无可避免。





导致高血压的原因有哪些?


1、食盐过多;
2、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体重指数≥28kg/m2;
3、吸烟、被动吸烟、酗酒;
4、高血脂;
5、糖尿病;
6、长期精神紧张;
7、大气污染。





高血压有哪些危害?


高血压最主要的危害是引起脑出血、脑梗塞,另外还能引起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室肥厚、心力衰竭、肾脏损害、眼睛损害等。特别是脑出血、心肌梗塞这都是时刻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关于高血压,这些是误区


× 防控高血压是个人问题
× 高血压诊断概念不清
× 凭感觉用药,根据症状估计血压情况
× 不愿意过早服药
× 降压治疗,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 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的改善
× 只服药、不看效果
× 自行购药服用
× 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 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 过分关注血压数值与精神紧张
× 自己在家中测的血压不准确


高血压的日常预防措施


1.减少钠盐的摄入,每人每日摄入降至6g以下;
2.合理平衡的膳食;
3.控制体重,体重指数(BMI)小于24Kg/m2,腰围男性小于90cm,女性小于85cm;
4.戒烟限酒;
5.增加运动;
6.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降压药应用的基本原则
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建议根据特殊人群的类型、合并症选择针对性的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


应根据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选择初始单药或联合治疗。


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老年人及高龄老年人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根据需要,可考虑逐渐增加至足剂量。


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 24 小时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常用降压药物
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RB、利尿剂和 β 受体阻滞剂五类,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8 年修订版》建议五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初始和维持用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以及合并临床疾病情况,合理使用药物,优先选择某类降压药物。这些临床情况可称为强适应证。


此外,α 受体阻滞剂或其他种类降压药有时亦可应用于某些高血压人群。
(1)建议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血压测置,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还可以鉴别"白大衣高血压”和发现"隐蔽性高血压”;


(2)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为保护环境,应逐步淘汰水银血压计;


(3)初诊或血压未达标及血压不稳定的患者,每日早晩各测1次,每次测置3遍;连续测置7天,取后6天血压的平均值作为治疗决策的参考。如血压达标且稳定的患者则每周自测1天,早晚各1次。


强调,强调,再强调:
高血压,只要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高血压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跟血压正常的人是一样的。
而反过来,如果不控制血压,5-10年就会出现严重的心、脑、肾和血管的并发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福如东海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40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