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邳州记忆:中共邳睢县委的四次变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05168 发表于 2021-4-20 15:32: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05168
2021-4-20 15:32:23 9940 0 看楼主
在土山镇明清小街中部,有一处前后两进的院子,这里曾是富商家舍,后来成为中共邳睢县委办公地点。这里建立了全国最早的县级苏维埃政权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的秘密联络点,也是淮海战役的后方补给站。



踏上厚重的石板路,传统的建筑风格和中共邳睢县委旧址的门匾将当地革命历史的卷轴缓缓铺开。走进馆内,一张张英气勃发的人物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红色革命文物,无不承载着革命先辈坚定的信念和火热的激情。后院的一处墙壁上,镌刻着中共邳睢县委旧址的四个阶段,也见证了当地红色革命历史的四次变迁。

中共邳睢县委旧址业务负责人高扬告诉记者:“1938年12月在这里成立邳睢铜陵抗日军分区,由于战况有变,不到7个月就撤销了。撤销后的第2年,又成立了邳睢县县委会。当时的邳睢县县委会跟后来的中共邳睢县委可不一样,主要任务是管理陇海线以南9个县的抗日武装,期间因对敌工作需要,几经调整,直到1948年8月在这里成立中共邳睢县委,管理邳县和睢宁两个地方的行政。”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徐州作为淮海战役的中心主战区,经过异常激烈的战斗,将国民党黄维兵团死死围困在徐州地区。当时驻防在新安镇(今新沂市)的国民党黄百韬兵团,负责掩护第44军一起向徐州方向撤离,驰援被困的黄维兵团。11月11日,黄百韬兵团到达碾庄时,被我华东野战军团团包围。由于敌军数量众多,难以迅速歼灭,而我军战士每人只携带三天口粮,粮草供应问题逐步凸显。此时,作为碾庄圩战斗“大后方”的邳睢县委带领全体干群主动请缨,为我军前方战士输送补给。

“邳睢县委要人出人,要物资全力保障,已经做好了准备,组织了200副担架队,随时听候前方召唤,40个饭店的厨师也都自愿组织起来给前方战士做饭,还有土山老医院和地方私人药铺里的医生组成了30多人的卫生队伍,一起到前线去抢救伤员。”土山镇文史研究会负责人陈宜英依据史料向记者讲述。



据史料记述,当时邳睢县委组织的补给队伍超上万人,独轮车数百辆,保障了前线的补给供应。土山镇街南村支锅师傅陈以昌当时就凭借自己的手艺,冒着生命危险在前线战场上,支起20余口大锅,让战士们吃上热乎饭。

提起父亲当年的事迹,陈以昌的儿子陈德斌满怀崇敬和自豪:“平常给家庭支个锅,两个人合作也得半天或一天时间,而当时前方战事急,父亲他们抢时间、抢速度,两三个小时就支好一口。”



前前后后历经半个月,11月22日黄昏,黄百韬兵团被歼灭,黄百韬被当场击毙。时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的粟裕将军亲自来到邳睢县委,对当地群众表示感谢,肯定他们在碾庄圩战斗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1953年,随着新中国实施新的县域区域划分,邳睢县委撤销,结束了它的“革命生涯”,但其在当地点燃的革命焰火经久不熄,革命精神传承至今。
来源:银杏融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05168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994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