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暴的受害者们为什么不选择离开所在家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笑看人生458 发表于 2021-8-18 07:1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笑看人生458
2021-8-18 07:16:35 7215 0 看楼主
近年来在心理咨询中接到的被家暴者的求助,越来越多,但是很大部分,仍然还和施暴者住在一起。为什么家暴的受害者们不选择离开所在家庭?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家暴者不是彻底的“混蛋”


我们要电视上看到的那种家暴者的形象,大多是喝得醉醺醺,一言不合就打女人,言语也十分暴力,让人感觉“十恶不赦”。但是现实中,很多家暴者并非如此,他们可能70%是混蛋,但30%又扮演着好男人。在暴力发生后,家暴者往往会显示出后悔,垂头顿足捶胸,迅速道歉示好,表示以后会好好珍惜,希望能得到原谅,甚至以死相要挟。他们还会回到那个理智温柔的“好男人”的样子,对伴侣很好,让伴侣以为有了改变的希望。但是没有多久,便又开始施暴。


于是 ,就会有施暴——道歉——施暴的固定循环。


而家暴中的受害者,也被困在了这种希望中。单是这30%的好,就让受害者忘记了自己70%的苦。


2、受害者受了心理操控


家暴者通常都会不断地贬损伴侣的价值,让他们感到自卑,进而控制他们,这就是所谓的“PUA”。


家暴者让受害者认为自己是引发暴力的根源:都怪你不好,我才控制不住打你的。


既然把原因归于自己,受害者就觉得自己应该对家暴负责,而不是对方应该为家暴负责。


3、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一个放弃的反应,是源自“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的想法和行为。


无论是人或者动物,如果他们学到“不管怎么做都没用”,他们就会形成习得性无助。


比如说,一个小孩,如果小时候总是被父母责骂,无论他怎么做,父母都还是会骂他的话,那么他就习得了这种无助感。


受害者被家暴后,要是做了很多事,都仍然被家暴的话,就习得了这种无助感。于是“认命”,放弃。


如果无法改变悲观的解释风格,就无法从习得性无助中解脱出来。


4、受害者的羞耻心作崇


很多受害者认为,家暴是私事,家丑不可外扬,也认为家暴让自己羞耻,不想让别人知道。


这些受害者,可能外表独立、光鲜,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有家庭“失败”的一面,所以不愿意逃出家庭,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伤痛。所以不愿意逃离家庭。


5、因为“爱”


当初因为“爱”在一起,甚至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执意地和“家暴者”结了婚。


她们认为爱比什么都重要,爱可以改造一个人,觉得施害者会改变。


有一些受害者,还有“全能自恋”的圣母心态,认为自己能改变眼前的施暴者,自己有责任让对方变好,即使牺牲自己也值得。


还有些受害者,觉得爱了那么多年,有了“沉没成本”,不甘心放弃,所以舍不得离开。


6、害怕被报复


很多家暴发生后,施暴人会进行生命威胁,甚至会付储行动。


因为担心被报复,受害者也不敢逃离家庭,甚至觉得自己逃不了。


7、现实因素


现实的需要,如果跑了,住哪里,身份证已经被家暴者扣了,能去哪里?


生了孩子的,怕离开后孩子被打。


离开了这个男人,没有经济支持……


总之一个字:怕。


种种现实因素,让受害者无法做出逃离的选择。


要摆脱“无处可去”的局面,还是需要去摆脱“心理”和“经济”上的依赖,让自己更有底气,更有勇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笑看人生458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721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