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母亲的十年艰苦战火岁月(二) | 顾丽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罗天光 发表于 2021-10-31 17:2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罗天光
2021-10-31 17:28:22 5744 1 看楼主


(1)
1939年的秋天,天气渐渐凉爽,树上的叶子已经变黄了,路边的野菊花随风摇摆。一天傍晚,父亲在母亲和爷爷奶奶的拥簇下,来到村口 。爷爷奶奶抹着眼泪千叮咛万嘱咐:“枪子儿不长眼,你一定要好好保护好自己!”父亲点头答应。然后接过母亲怀里的儿子亲了几下,对母亲说:“家交给你了,照顾好自己和孩子……”母亲接过孩子,就说了一句话:“你真狠心!”说完泪如雨下!
父亲转身向亲人们挥了挥手:“你们都回吧!”说完之后义无反顾地走了。母亲望着夕阳下父亲渐行渐远的背影,叹了口气,抱着孩子回家了。那一年,母亲二十岁。


( 2 )
秋渐深,秋分一过,田野里的树叶、草尖上都挑着颗颗晶亮的露珠。地里的农活也都忙清了,母亲每天带着孩子,爷爷奶奶也帮忙拉扯着,日子一天天过去。
冬天很快来临了。平原上的冬天特别寒冷,凛冽的北风呼呼地刮起,树木和泥土一样沉静。母亲住的小屋是石头砌的,四处透风,屋里屋外一样冷。父亲在家的时候,会出门捡一些树枝柴火生火取暖。他走后,母亲带孩子出去几次,见孩子浑身冻得发抖,小脸冻的通红,只好作罢。只能经常搂着孩子在被窝里取暖。
天太冷孩子病了,小小的人儿发烧咳嗽。爷爷赶紧去找村里的郎中,看过说是受凉了,开了几副药。母亲连忙熬药喂药,几天过去一点不见好转,反而高烧不退,吓得母亲只哭,央求爷爷再去请郎中。
爷爷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跑到郎中家请来郎中。郎中一把脉,眉头皱着说:“这孩子不行了,不用给药了!”说完转身要走。母亲一听此言如五雷轰顶,立刻跪下来求郎中:“求求你救救我的儿吧!救救我的儿吧!……”


( 3 )
孩子没保住,母亲像疯了一样嚎啕大哭,每天不吃不喝窝在床上,两眼泪汪汪地望着窗外,人眼见地消瘦。奶奶见此情景感到害怕,想托人给父亲捎信回来,可又不知父亲在哪儿,急的真跺脚!
情急之下,奶奶迈着小脚疾冲冲地去了山后,把亲家母接来,让她劝解自己的女儿。母女相见抱头痛哭!姥姥说:“走,跟娘回家过几天吧!”
回到娘家,在父母的劝解下,母亲渐渐地缓了过来,可还是打不起精神,每天病怏怏的。舅妈是一个小心眼的人,看见母亲来娘家一住十几天,家里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气不打一处来。开始几天还能忍着,后来就使脸撂腚的指桑骂槐。母亲脸皮薄,看姥姥每天被舅妈骂的眼中含泪,不敢吱声,就对姥姥说:“娘,我回去了,再苦这日子也得过下去,你放心吧……”


( 4 )
回家后,母亲性情更加沉默了。冬天的夜特别长,每天夜晚,屋外寒风呼啸,屋里母亲守着一盏小油灯,苦苦地熬着。她会想起和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想刚刚离去的小儿…..恨父亲的狠心离开……漫漫长夜,漫漫思念,夜难眠,人相思…….
日子太难熬了,有时母亲太难受就跑去山后娘家父母跟前大哭一场,转身又跑回家。她让爷爷做了一个小烟斗,抽旱烟来排解心理的烦闷。夜晚只有旱烟袋小油灯陪伴着她。后来母亲回忆 那段日子说:“那个冬天太冷了,那日子过得比黄连还苦。”


( 5 )
这时候,父亲加入了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先遣第一梯队,正在抗日前线浴血奋战。1942年11月份参加血战朱家岗,粉碎日军大扫荡,九死一生。
战斗之余,每每想到她们母子,父亲的心中阵阵心痛,(他不知道儿子已经夭折了)可是想到整个祖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紧要关头,国家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只有舍小家为大家,坚决打败小日本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这些道理,只要我能活着回去,一定要讲给她们母子听。


( 6 )
春天来临,小河两岸的野花、小草、柳树在春风的轻抚中摇曳。年轻的母亲还要活下去,还要等待父亲的归来。
母亲整理好心情,每天起早贪黑的忙碌着那一小块土地。以前在娘家的时候,母亲就随外祖父一起在田间地头劳作,会干一些农活。小时候母亲裹了几天小脚,后来嫌疼就不裹了,所以母亲是大脚好干活。
每天母亲都在田间除草施肥,野外拾猪草柴火,凡事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会去做。每天把自己累的精疲力尽才能减轻对父亲的思念。


( 7 )
这年夏天,有一家逃荒过来人家带了好几个孩子,要的饭不够一家人充饥。他们来到爷爷家的房前,觉得这家人过得不错,有一个十四五的男孩(父亲的六弟)就跟跟奶奶商量,把他家的小女儿送给六叔当童养媳。奶奶当然愿意呀,就这样,六叔有了一个小媳妇。
两个孩子都小,不能同房,奶奶就让小六婶去母亲屋里陪母亲。
小六婶的到来给母亲的生活带来了一些生机。她才十一岁,刚离开家人,天天抹着眼泪。母亲看在眼里心疼她,经常带她一起下地干活,一起做饭吃,晚上睡在一起。两人形同姐妹,那段时间小六婶给母亲苦涩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欢乐。


( 8 )
四十年代,抗日战争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虽然许党子比较偏僻,日本鬼子的魔爪还是伸到到这里,时不时的来扫荡。村里也有村救会,当知道鬼子要来扫荡的消息后,村民们纷纷携老带小跑反。年轻的女人和媳妇都要把自己扮的丑丑的。母亲和小六婶抓起灶膛里的灰抹在脸上头上,把自己搞的灰头土面的。她们随着大家跑去距山后的山洞躲藏,等鬼子二鬼子走了才敢回家。老百姓都恨死小日本了,有他们,老百姓都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 9 )
冬去春来又一年,日子向流水一样缓缓地流淌着,时间来到了1944年初夏,父亲已经离家五年了。他现在是新四军淮泗总队的侦查参谋兼情报站总站长。在一次战役中,利用内线一枪未放,拿下了敌军的伪据点,立功受奖。现在新四军的一个解放区驻扎。


父亲已经知道孩子已经夭折,难过万分。当时抗日形式一片大好,日本鬼子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了。父亲所在新四军驻地有很多干部接来了家属。父亲请示过领导同意后,也准备把母亲接到部队一聚。他托人捎信给家里,让家人把母亲送到解放区。


( 10 )
接信后家里人高兴万分,这么多年终于知道了父亲的消息,母亲能和他相聚。可是路途遥远,(3、4百里路程)还要经过敌占区。别人送爷爷不放心,决定自己亲自送母亲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南京南 发表于 2021-10-31 17:29:41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南京南
2021-10-31 17:29:41 看楼主
战争年代革命先辈舍家卫国精神多么可贵!故事生动真实,令人动容,写的情景交融,好文笔[赞][赞][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罗天光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5744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