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物都可以是艺术——中央美院美术馆雷安装置艺术展观感/徐景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罗天光 发表于 2021-11-29 06:5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罗天光
2021-11-29 06:54:02 5732 0 看楼主


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参观,意外遇到雷安装置艺术展,因为之前未听说过装置艺术,于是就成为关注点。
先由由室外再到室内,边走边看,这所谓的装置艺术作品,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实物为素材,进行装置而变形,赋于主题,成为富有艺术表现力与思想内涵的作品,让人脑洞大开:万物皆可艺术啊!由此看来,我们的生活中,太多寻常物件都具有装置艺术性,也因此发现了生活更多的美。我想,培养人们发现美的能力可能才是艺术作品最大的功能吧?





1、古典铁锈门

远远望去,美术馆南侧草坪上巨大的古典门楼在初夏阳光下,孤零零兀然矗立,斑斑驳驳,光怪陆离,与美术馆的光鲜现代建筑形成奇妙的反差,产生强烈的时空穿越感。那古典门楼铁锈红的外表古朴而又破旧,仿佛刚从历史的尘封中疲惫地蹒跚走来,要与现代建筑艺术一争高下。
抵近观赏,原来是废旧机器部件做成的!立刻想到“时光”二字:岁月无情,再美的建筑也经不住时光的腐蚀啊!古代的砖木会塌毁,现代的钢铁会锈蚀!真是岁月无情物易老,况人乎!站在锈门前照相,还真怕它倒了!但艺术可以让旧物新生!
在艺术家眼里,是没有废品的,艺术家手里拿到什么,什么就是艺术!以艺术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无处不艺术!如果我们人人都成了艺术家,这世界岂不就是一个美美的艺术世界?所以,美育不仅是必须的,也是最重要的。
随手拍了一张美术馆全景照,放大看,远景是古老锈门,近处是龙钟老人,而我,也刚由中年步入老年,成为北漂一姥爷。





2、太虚镜像

雷安装置艺术展名为“太虚之境”,让人很自然联想到《红楼梦》的太虚幻境,或者说就是太虚幻境的当代现实版。因为处身于寻常现实物体中却有非现实感或超现实体验,正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艺术镜像中看自己看他人看世界,是另类的真实。
装置艺术作品《镜子》是一个很大的有着多个梳妆台的空间,梳妆台前的镜子里,照出的却不是自己。有时,明明是平面的镜子,却又像破镜照出的超现实的支离破碎的魔幻影像。参观的男女老少,一遍遍坐在镜子前体验从未有过的照镜子感受,玩味着镜子里是自己又不是自己的“太虚镜像”。





同样魔幻感的还有《高层楼梯》,明明是平放在一个个小房间的白色框架,但拍照出来,却是悬身置身于高层楼梯的惊悚效果。





《阳台》是一架高梯连接地面的悬空阳台门,即使站在梯子下,也有悬崖峭壁的战战兢兢感,想来住在高层建筑里的人们,会感同身受。因为大楼里房间再多,属于你的,也只有楼梯连接高悬的那一小间,因此就有了悬空居室与一架楼梯相连的超级存在感。我自己每到超高层建筑物里也有这种四大皆空的恐惧感与孤悬感。





《悬挂的电梯》不仅悬挂,而且像翻穿衣服一样,电梯的内壁置换成了外观!人站在电梯外按电梯升降,雷人颠覆,绝对太虚。
《试衣间》里有许多通与不通格子间,可以看到自己多重身影,又折射出别人,不知是你试衣,还是别人试你或者衣试你。
....
每一件作品都给人带来惊奇感:原来世界可以这样看,原来生活并非单一镜像,原来观察点的奇特就是艺术感!







3、通往黑暗的光明之门

常说艺术能给人美感,但雷安装置艺术作品却更多给人以惊奇感,而惊奇之后,却又是深深的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走进名为《门》的装置艺术品,探索艺术为什么会这样。
一个黑屋子,墙边放一长沙发,身前身后两面墙上有四扇门,每个门的下边门缝里都透出强烈的白光,让人感觉四扇门外面一定是灯光明亮的屋子,或者就是露天的户外。但百思不解身处黑屋时那种莫名其妙感的意义何在,但黑暗压抑的感觉很强烈,急于打开一扇透着强光的门。然而门打开来,明亮耀眼的灯光瞬间又消失了,你进入的依然是一个同样的黑屋子。如此反复进出,总在寻找光明,却又感觉永远走不出黑暗。但在光明与黑暗交替的开门关门数次后,终于从门里走出来,来到灯光明亮的大厅!
奇幻之旅带来良久沉思:生活中,我们看着光亮去追求光明,然而追求到的却是黑暗!执着于错误理念,自以为是却是非!






4、交通堵塞



看似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堵塞场景,但路与车都是沙子制造的,随着时间的无限推移,沙路塌陷成沙而毁掉,而车也依次散落成沙,最终都因为堵塞的静止,无论是路还是车,都变成了沙子。人生不就是在各种堵塞中无意义消耗着生命与时间的吗?想想生活中我们常常纠结于那些无聊琐屑的人与事,不正像这渐渐消散的毫无意义的路与沙吗?等待,意味着消亡。





5、云之隐秘

每天看云,云有着千变万化,五彩缤纷的美,有着极尽想象又想象无穷的奇,于是云成了神话世界里的主角。曾看过一本书,就叫《收藏云彩》。
名为《云》的装置艺术作品,由九块涂色玻璃共同组成了一个多层的云,展现了云的不为人知更为神奇的一面:立体多面且多层于内部!令人置身迷离幻境!云的通体透明设计极为烧脑,并让人脑洞大开。正是这种只在艺术件品中才得以窥视的云的神奇与奥妙,让我们获得审美的愉悦与智慧的升华,再看世界,我们就会多了一个艺术的角度:世界原来如此之奇之趣之美,然而我们却熟视无睹。





6、回到教室



很怀念七十年代的中学大学生活与八十年代的教师生涯,也是回忆与梦境的一大主题,反复出现的场景便是那老旧简陋的教室。当置身于装置艺术展作品《教室》之中时,奇幻的往昔镜像中出现了我在七八十年代坐在课堂听课,站在讲台上讲课的逼真影像,时空穿越与再现让人内心五味杂陈:那时代遥远而亲切,时光不再却永存心底。艺术是有温度的,历史是有暖意的,躺在人文情怀里,享受的是生命的惬意。





7、连根拔起



从美术馆的另一侧大门走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座名为《连根拔起》的庞然大物:巨大的吊车将一座房屋连根拔起,吊在半空,屋的下面是粗大的盘绕着的树根。太有视觉冲击力,立刻联想到大规模城乡拆迁:几代人几十上百年的老屋被拆除带来的极度失落感,在这里找到了最形象也是极深刻的诠释:拆的不是老屋,而是人与土地相联系的根,这是历史的根,感情的根,家族的根,街情乡情的根,更是乡愁的根,连根拔起就什么都没有了!这是城市发展与人文历史存续的矛盾尴尬与无奈!当然,人与自然,城市与历史的相互割裂的思考才是它的本题。攀上吊车拍照,感到人的渺小,手托吊屋拍照,感到人力的巨大!





后记



两年多前的中央美院美术馆的装置艺术参观印象深刻,久久难忘。观赏艺术作品,不仅是美的享受,也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必要。艺术的生命贵在创新,装置艺术,看似来自生活的杂物,却因为有创意在,就具有了非凡的审美意义。而这一点的启示尤其重要,她让我们能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也诱发我们进行艺术的创作,这时更有所悟的是,原来我们也是艺术家。


2019年7月26日初记
2021年11月18日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罗天光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573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