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蝶变徐州40年·居住变迁影像展 东区:黄土变绿茵 生态宜居展新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直播邳州 发表于 2022-7-27 10:3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直播邳州
2022-7-27 10:37:05 9225 2 看楼主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不平凡的40年,自然也是徐州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40年。纵览中国的城市,东部总是城市发展浓墨重彩的一笔,住在这里的人们,几十年前根本无法想象如今自己居住的地方将会是怎样的面貌。徐州东区变东城,一句话形容就是"破茧成蝶"。
        蝶变徐州40年·居住变迁影像展,细数珍贵历史影像,与您一同见证徐州居住城市文化的发展变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生态宜居而又充满现代化的东区。       



记者 唐一民:“在我手上拿着的这张老照片就是新城区2004年建设伊始拍摄的大龙湖最初的模样,现在的大龙湖放眼看去,丽水相伴、鸟语花香,现在很多市民朋友们到了周末会带着家人到这里休闲娱乐,当然我们向远处看,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 这里已经成为很多市民朋友们工作生活的好地方。”       



2005年之前,在东区并没有大龙湖,它的雏形是大龙口水库。2005年,大龙湖改造工程正式开始,它是在水库的基础上改造的一项生态园林景观工程。最初,大龙湖的面积只有1.7平方公里,改造工程完工后扩大到了4.8平方公里。       



通过这些年的不断建设、调整和维护,大龙湖景观区已然成为新城区景观的灵魂核心。2016年,大龙湖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2017年被评为"江苏最美跑步线路","水清、地绿、天蓝、气爽",它的变化和发展让新城区环境宜居,吸引着越来越多人至此安居乐业。       








教育、商超、医院、酒店、休闲娱乐等生活配套接踵而来,集万千优势于一身的新城区,已然成为东城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绿化面积达600多万平方米,可容纳40万人生活居住,住宅、商业、金融的同步发展,让这里的居民幸福感和归属感日益提升。       



记者 唐一民:“早年间东区不叫东区,叫东郊。记得小时候,大人们会告诉我们,徐州的最东边到哪呢?老天桥,再后来到哪了呢?就到黄山垄。在我身后的这座假山就是黄山垄的地标性建筑,谁能想到,曾经的这里就像我手中拿的老照片一样,是一片乡村景象。”       



在老一辈人的印象中,最早的黄山垄周围方圆几里路都种着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民风淳朴,鸡犬相闻,完完全全的乡村作派。       



1998年的影像资料中,黄山垄早已不见青瓦平房,一栋栋居民楼拔地而起。       



九十年代,三环路建成通车,2005年,和平大桥和平路东延工程完工,黄山垄的交通愈发便捷,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黄山垄周边白天熙熙攘攘,夜晚灯光璀璨,人流、车流来往不断,哪还有一丁点从前乡村的影子?然而东区的发展怎会就此停下脚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除了新城区的建设,东区一路向东以开挂的速度,迅速从荒芜之地造就了"云龙区政府板块"、"金龙湖板块"、"高铁板块"。       



徐州历来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徐州高铁站连接了南北交通,它的发展为徐州带来了全国人流、车流、经济流的发展。如今徐州高铁板块已经是及商贸、商务、文化、行政、居住等功能于一体;       



和平路东延项目一期即将全线通车,一条贯穿徐州主城区与东区的"黄金走廊"即将打造完成,这条代表徐州未来发展方向的大道让城市将继续向东翱翔;如今以高铁东城为核心的东湖新城已展露雏形,这座新城就是城东新区的核心区,未来又将是一座生态之城!

        无线徐州全媒体记者 董师吟 侯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痞托凄 发表于 2022-7-27 10:38:45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痞托凄
2022-7-27 10:38:45 看楼主
基本都是人云亦云,徐州普及商品房也就二十来年,徐州以前是没有的商品房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直播邳州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9225 | 回复:2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