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痴”无以成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晚景入寒窗
2022-10-19 08:54:59 16509 0 看楼主
非“痴”不以成才文/黄海昇

唐代出现了两位草书大家:“颠张醉素”。
“颠张”,指张旭书法的特点:激情勃发,甚至达到狂颠的程度。“醉素”,指怀素书法的特点:圆转飞动,空灵剔透的气韵。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个性突出,挥洒到极致,也用于赞扬草书书法作品具有张旭和怀素的神韵。

这两位书法“大咖”皆嗜酒如命,以致达到疯颠若狂非与常人地步,书法创作过程是醉酒状态中完成,可以说是书法与酒碰撞后激荡出来的灵感发挥。

张旭曾任金吾长史,故又称张长史。他擅长狂草,其草书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盛唐“三绝”。传说张旭在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故人称“张颠”。《新唐书·艺文传》中说:“旭,苏州吴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

“颠”者,疯也。这等用头发蘸上墨汁写字,不说在古代会被视为奇葩,就是落到现代人眼里,也会被看做耍酒疯搞笑。怪诞的是那个“既醒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当张旭清醒之后,再看自己写的字,连他自己都感到惊讶,想再写怎么也写不出来。

与张旭同时代的诗人李颀在《赠张旭》中曾对张旭有此描述:“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左手持蟹鳌,右手执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醒……”

诗圣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依这两位同时代的大诗人留此存照,可以推论:张旭喜欢醉酒后写书法无疑。

在我们印象中,清心寡欲的佛家高僧似乎应该与酒肉无缘,但是,一代草书大家怀素便长年美酒陪伴。这位名僧自幼便出家做了和尚,但是他一生与坐禅和念经无缘。而是将主要精力花在了饮酒和草书上面,最终在中国书法史上创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有趣的是,和张旭一样的是,和尚怀素每当饮酒喝醉得时候,不论墙壁、衣服、还是器皿,他都提笔就在上面写书法,因此这才有人给予他“醉僧”的雅号。

怀素对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及同朝张旭的行书、草书专心摹写,日久天长后自己的字便成形了。因长期精研苦练,他的秃笔成堆,便埋于山脚下,人们称为“笔冢”。笔冢旁边还傍有小池,因经常洗砚使水变黑,人们又称它为“墨池”。

怀素的草书瘦中藏劲,用笔迅疾,气势宏大。虽然狂放,但是并没有无视法度。他的草书笔画严谨,结字简练,风格独特。也就是说,怀素的书法是在艺术传统中求索,以及在艺术直觉中发挥。

他的书法大成之后,许多达官贵为了得到他的墨宝,争相邀请他赴宴饮酒。怀素也是来者不拒,几杯酒下肚之后,便挥洒笔墨成就狂草。那么许多普通人又该如何呢?其实只要打听好怀素经过的地方,然后身着白衣候在前面即可。怀素只要看到了便会下笔写作,其丝毫没有摆谱吝啬的行为,因此使许多普通人方便得到他的墨宝。

怀素与张旭,性格都不拘小节,爱好都是饮酒写字,书法都是草中神品。为此,世人又称两人为“颠张醉素”,但是关于两人书法地位的也是很有争议,那就是谁才能担得起“草圣”的头衔?但是不管争论有多么激烈,都不可否定他们是草书史上两座高峰,他们的出现为书法界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光彩。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有一故事,原文:许州有一老僧,自四十岁已后,每寝熟,即喉声如鼓簧,若成韵节。许州伶人伺其寝,即谱其声,按之丝竹,皆合古奏。僧觉,亦不自知。二十余年如此。这也是痴的火候到了一个绝佳境界。

世上无论做何种学问,要想有所成就建树,不枉是专心如一日进月累,以致达痴的程度阶段,终会有所收获。就像农家耕种粮黍果实,要历经翻耕施肥驱虫除草培根松土浇灌收割晾晒入仓的过程,每个环节皆需劳作汗流浃背疲惫不堪。世上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自古没有将来也不会有。那些有成就的人物精英都是废寝忘食不辞劳苦的另类,当然也是少数人才具有常人无法承受的寂寞嘲讽折磨压力,被人称谓问“疯子”“傻子”,但事实证明这些人才是人类进步实践者和推动者。

乡村 | 文化   邳州图话   文学 | 情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晚景入寒窗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1650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