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遥远的麦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晚景入寒窗
2023-6-6 10:48:15 8230 0 看楼主
遥远的麦收冯淑萍/文

又到一年麦收季。对于已经十八年不种麦子、且连地边儿都找不到了的我来说,刻不容缓、热火朝天的麦收景象,已成为遥远的回忆。对麦收有记忆,也是在入学以后。因为那时没有收割机,收麦全靠镰刀完成。所以中小学每年还有半个月的麦忙假。麦收属于一年中最重要、最忙、最累、最繁琐的农活,让小麦变成钱,变成食物,得经过多道工序。 首先要在芒种的前几天把场按好。记得我们同一生产队的多户人家都是在收获完大蒜、马铃薯的小田地里,用锄头或铁锨把地耪耪翻翻,打碎土块,去沟渠里挑水泼得均匀,再用上年剩余的麦糠或麦草,洒在上面,然后用碌碡轧得结实、平整,再把麦草扫净,也有些人家是割一片地头的麦子,拔掉麦茬,整理整理当场的。

麦收的舞台搭好了,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紧张的割麦战斗中。先要把镰刀磨得锋利,为了抓住好天气抢收,都是早早起来,防止麦芒扎刺皮肤,得穿上长衣长裤,但肮脏的麦丹却无孔不入,弄的满身都是。有位老师对我们讲,不会割麦的人是用镰刀在劙麦秆,不小心还容易砍到脚脖。确实,割麦不仅弯腰折磨人,而且需要技术和速度,时不时的还要把两小把麦秆拧在一起,乡亲们称为“打钥子”,用它们可把麦子捆成一捆捆的“麦个子”,然后用平板车拉运到场上晾晒。一天下来,割麦人筋疲力尽,坐下来就不想动了,哪像现在,有个洗澡间,有太阳能,有热水器,好好地洗个热水澡解解乏,开空调睡个美觉。可那时连换洗的衣服都不充足。奶奶眼睛还好的时侯,我们祖孙俩被安排在家用地锅烧开水、炒菜,收麦的那几天,每到晌午,奶奶都烧好一锅黄瓜鸡蛋汤,这些下湖割麦的人,都是战场上的功臣,他们不回来,我是万不可先动筷子的,自觉地等他们吃饱喝好,剩什么我就吃什么。

同为家中老小的爱人,也在麦收期间当起了“火头军”。同样羡慕麦战回来的亲人们坐下就吃的“高贵”姿态。有次竟别出心裁地在烧好的米汤里加进味精,味觉灵敏的三哥最先提出质疑,接着所有人也都表示味道怎么不同寻常呢!还有一次,家人们吃过中饭继续上工,他洗刷完锅碗,感觉做晚饭还早着呢,就躺在床上歇息凉快,没想到竟然睡着了。等人家饥肠辘辘地收工回来,他还在梦中。我那脾气暴躁的婆婆,还能有个好骂么!割麦完毕,就等着生产队的脱粒机脱粒了。也就是打麦子。打麦子通常按场上的顺序来,一家挨着一家地轮流打。轮到白天白天打,轮到黑夜黑夜打。打麦同样是累活,也是麦收剧情中惊心动魄的一幕,还是邻里之间团结互助、通力合作的最好见证。打头阵往机子里塞麦秆麦穗的、传递麦个子的、用杈子挑麦草的……大家各负其责,分秒都不敢松懈,由于我们叔伯兄弟多,还有外人伸手,每次打麦子,一个麦个子都不需用我拿。脱粒完,就是晒粮,半大孩子都被指派到场上看麦子,撵赶来此啄食拉屎的鸡和麻雀。白天里要三番五次地用木锨等工具把麦粒摊摊翻翻,让其晒的薄、晒的快。连晒几个太阳后,大人们会抓几粒麦子,咬开看看,如果干的程度可以,就可在傍下晚把它们装在早已洗干净的化肥袋子里,用平车拉回家入仓了。等垛好麦垛,点好玉米,一场要命的农忙总算告一段落。这时,奶奶就会唱起那首她小时候就会的歌谣:“收完麦,打完场,谁家的闺女不想娘,娘想闺女哥来叫,闺女想娘哭一场……”长大后的我虽然也帮家里割过麦子,但割的慢,又没有耐心,割一会就不由得起来站站,看着公路上骑自行车的人是多自在啊!有次还竟然栽倒,好在很快爬了起来,我就想何时能脱离麦收的苦海?婚后不久和公婆分家,怕自己担当不了种地的重任,因此爱人的田地我也没要,由公婆自种自收了。

进入新的世纪,我们所在的村统一实行了栽植银杏树的举措,麦子只是一季,树木可是久远之计,婆婆怕我们到时无树可赚,兄弟多,她又不能把成材的树给我们,趁着村里种植改革之时,把爱人的地还了回来,让我们栽上了银杏树苗,并且有三年,同部分村民一样,在树的行距间种上了玉米小麦,割麦打麦的辛苦可想而知,玉米还好些,特别是后期的小麦,影响着树的生长,后来干脆直接不种作物了。刚开始那几年,我还去地里薅薅草,给树施施肥,后来随着在家里的时间渐渐减少,公公又买了耙地机、除草机、喷药机等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把几个儿子的田地料理得干干净净,杂草全无。这样我也就不需再去地里,久而久之,就找不到地边子了。以前麦收虽然苦,但人人干劲十足,感觉前面有无限的幸福,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好得没影儿,可很多人却感觉不到快乐。回忆起遥远的麦收,犹如品一杯陈年老酒,时间越久,越觉浓香醇厚。

乡村 | 文化   邳州图话   文学 | 情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晚景入寒窗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823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