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邳州,“慧”种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3sam3m6og3 发表于 2024-3-22 18:1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3sam3m6og3
2024-3-22 18:16:40 2106 0 看楼主
来源:邳州发布 评论0

编者按

这个春天,“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大海中强劲涌动的新浪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邳州如何持续“上新”,因地制宜点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银杏融媒特别策划推出系列报道《邳州“新”潮澎湃》,一起向新出发,探寻那些新的力量、新的机遇。

以科技创新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如何为农业生产插上科技翅膀?让农户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今天的探“新”之旅,继续关注农业生产。

从“人工”到“机械”

构建耕种管收新形态

近段时间,气温回暖,此时的小麦正值拔节前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3月15日,记者在土山镇街南村的麦田中看到,贾强正帮村民们对田间小麦进行植保飞防,在无人植保飞机的作业下,村民高慧承包的156亩土地,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已经防治完成,而这在以前,是七八个人一天的工作量。

村民高慧对记者说:“无人机植保不仅效率高,喷洒的也更均匀,至少省了七八百块钱的费用。”

2021年,贾强在原先家庭农场的基础上投资成立了邳州首家“全程机械化+农事综合服务中心”。针对农村劳动力短缺现状,贾强推出了农田托管和半托管服务,通过科技赋能,重塑农业服务方式,目前其拥有农用机械60余台套,年服务农田达4万多亩次。

贾强说:“通过机械化耕种管收,村民们每亩地比以往节本增效200元左右,产量也一年比一年高。”

随着水稻育秧播种期的临近,近段时间,贾强又新购置了一台水稻印刷播种机,通过精量定位、印刷播种,解决过去杂交稻因播种不匀导致的空穴、漏穴或一穴多颗等现象,从而为来年的丰产丰收做准备。

对于贾强来说,从事农业生产十几年,从最初的人工劳作,到后来的半人工半机械化,再到如今的全程机械化、智能化,他深刻感受到田间地头日新月异的新变化。

贾强表示:“农业生产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对于粮食增产丰收起到很大的保障作用。在科技的加持下,我们对于未来农业的发展有着十足的信心。”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从传统“镐锄镰犁”到机械“大显身手”,改变的不仅是耕作方式,更是土地质效的提升,各种智能化技术的融入,正悄然改变着我市农业生产面貌,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鲜明注脚。

从“凭经验”到“看数据”

探索田间管护新路径

近段时间,大蒜进入返青生长阶段,该时期的田间苗情管理尤为重要,不仅是杂草控制,温度调控、土壤墒情等均是影响大蒜生长的关键因素。

在宿羊山镇白口村的蒜地里,一个大蒜农业小气候观测站正全天候运作着,除了温度、降水、风向风速等基本气象信息外,湿度、地温、光照等一系列指标也会通过电子大屏进行实时更新。技术人员会根据各项数据对大蒜生长的微环境进行分析诊断,并及时制定出灌溉水量、施肥等方面的定量化方案,通过田间管理的及时跟进指导,从而帮助蒜农实现降损增效。

宿羊山镇白口村村主任刘汉伟表示:“观测站的建立对大蒜的产量、质量都有很大的提升。以前大家在种植大蒜的时候,没有相应的预警措施,老百姓可以说是靠天吃饭,现在我们通过观测站的技术,可以做出提前预警,达到减损抗损的目的。”

截至目前,宿羊山镇共建立大蒜农业小气候观测站8座,基于固定观测技术的有效运用,在科学种植模式的指导下,去年全镇7.8万亩大蒜干蒜总产量达12万吨,同比增长20%左右。

宿羊山镇农技中心主任刘立中说:“我们现在正在探索如何将大蒜的全产业链都赋予一定的科技赋值,以此来提高大蒜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

从“凭经验”到“看数据”,大数据和新技术的有效运用,进一步提升了种田的科学性与精准度,为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探索出新路径、注入新动能,动态化检测、标准化种植、信息化管理,当传统农业遇上先进技术,越来越多的耕作者种起地来更加轻松自如,而这也成为了土地增产增效的要诀密码。

从“寸步不离”到“远程操控”

解锁人与土地新距离

在江苏大庄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里,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400万株的西兰花订单。通过自动播种机,原本10个人20天左右的工作量被缩短至三四天。

江苏大庄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思妍对记者说:“西兰花的种子非常小,使用机器播种的话,效率和质量上都得到了提高,大大节省了成本开支。”

播种完成后的种子,还需培育成幼苗才可作为商品发给客户。为进一步提升育苗质量,范思妍今年新建了4个智能化大棚,恒温恒湿控制系统的配置,不仅优化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适宜环境,弥补了过去季节性育苗的局限性,实现全年无休育苗,全自动化系统的远程操作更是增加了棚内管控的便捷性,实现无人化高效管理。

范思妍说:“不管我在哪里,只要我在手机上登录远程控温系统,就可以实时查看棚里边的情况。如果发现哪个棚需要调整,只需要在手机上操作,非常方便。”

从事农业种苗11年,范思妍的育苗棚在诸多新技术、新设备的加持下,不仅实现了劳动力的解放,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管理操控,也让种苗的品质得以大幅提升,育苗量从原来的每年3000多万株增长至5000多万株,出苗率也由最初的80%跃升至如今的95%。

范思妍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和南农共建一个专家工作站,培育更优良的种子,从而更好的赋能农业发展。”

近年来,我市持续实施数字赋能现代农业行动、加快推进“机械换人”工程,促进农业生产条件持续优化,数字农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8%,完成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创建任务。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农业发展的道路上,邳州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产业发展,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激活特色发展新动能,走出提质增效新路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3sam3m6og3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210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