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0年3月1日,徐景洲开始创办《乘兴走笔》电子文学杂志的时候,做梦都不会想到,五年后这份电子杂志的发行量会接近六万份,成为著名的网络文学电子杂志,《人民日报》等各大报刊作为介绍,读者遍及世界各地,作者除了国内的,还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学爱好者,全国最大的电子杂志发行网站希网网络在首页的最佳刊物栏的首位强力推荐,电脑报发行的《上网》光盘将其刻录在网络社区专栏的电子杂志精选的首位,《网络文汇》月刊特设《乘兴走笔》专栏转载其作品,大量首发于电子杂志的作品不断被《广西文学》、《辽宁青年》、《中国青年》、《风流一代》、《散文诗》、《女报》、《知音》、《国际航空报》、《新报》、《爱人》、《齐鲁晚报》、《民生》、《陕西日报》、《新民晚报》等传统媒体刊登,有些还被转载于《读者》、《青年文摘》这样的名刊,电子杂志首发的多部长篇小说已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至于发表在电子杂志上的作品在网络上被频频转贴,广为流传,那更是司空见惯了。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奇迹又是如何创造的呢?
文学与网络结缘
徐景洲原在邳州日报社工作,现是江苏省邳州市广播电视局的的主任编辑。人到中年的他,从1994年年底开始接触电脑。用电脑写作,让他充分享受到了现代科技的神奇与美妙。1999年8月20日他上网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的心情就像乡下人初进大城市,眼界大开,兴奋莫名,只知道在网上满世界闲逛。当看到本地电信网站有一则申请免费主页的广告时,便怦然心动,何不在网上安个家,把自己所写的文章放到网络上与文友分享呢?于是,对网络技术还是一窍不通的他,立刻申请了一个名为《乘兴走笔》的个人文学主页。从此,徐景洲开始了他精彩的网络生活!
乘兴走笔文学主页的第一个版本是徐景洲在一个粗通网页制作技术的小网友帮助下,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做成的。没想到,主页建好不久,就在本地网友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成为当地网友文友网上生活的一个亮点。但徐景洲并不满足,他想再办一份电子杂志,后来谈起办电子杂志的初衷时,他说:“当初,不过是觉得好玩,把自己的稿子,把自己编的文艺稿子,办成电子杂志,算是为个人主页添个动态的栏目。”
当时的互联网上,电子杂志已有很多,名刊大刊多的是,订数从几十到几万不等。《乘兴走笔》电子杂志办到第八期时,订数还不足六十,其中大半还是捧场的熟人朋友。但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首先是发行网站希网把《乘兴走笔》列为最佳刊物在首页强力推荐,然后是深圳一个叫杰夫的网友把自己办了一年多的《新荷文学》电子杂志的三千多订户全转过来,使《乘兴走笔》一夜暴富!从此以后,杂志的订数便如牛市中的股票,一路攀升,五千、一万、一万五、二万、二万六、三万五……直到今天将近四万。
这时的《乘兴走笔》早已完全脱离了传统媒体的稿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文学杂志。大量网络写手纷纷加盟,普通网络文学爱好者更是不计其数。而电子杂志之所以会越办越红火,关键在于电子杂志作品的原创性和它最独具特色的点评。《乘兴走笔》所刊发文章全部来源于网友,绝对原创,不像大多数电子杂志,只是摘抄和转载。而在每篇作品的后面,大都附有徐景洲或者其他网友的精彩点评!这种继承了中国文学诗话词话及小说点评传统的编辑思路,极大激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在网络文学中独树一帜,风骚独步,成为林林总总的电子杂志世界中的一道奇异的美丽景观。
做《乘兴走笔》个人主页和主编《乘兴走笔》电子杂志耗费了徐景洲大部分的时间。电子杂志一个月十万多字,加之他在报社一个人办一期四个版面的《生活特刊》,一个月的文字编辑量竟达到二十余万字!更何况他自己还笔耕不辍呢?而且,徐景洲是个热心人,时常给网友回信排忧解难,指导文学青年提高写作水平。有网友劝说他歇一歇,别太累。他却说:“要是感到累,早不干了。米卢是快乐足球,我是快乐人生。只遗憾时间太少,想做的事又太多!”是的,他在办网站办电子杂志中,体验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快感,生命的时空因此而得到了无限的拓展。
《乘兴走笔》,有了你真好
徐景洲主编的这份电子杂志,定位在平民文学刊物上,着重关注的是网络上凡人小事。正像杂志的卷头语所说:“雅俗共赏,曲高和众,好读耐读。探索人生真谛,抨击时弊流俗,传递百姓故事。抒情言志,张扬个性。”
办刊四年多来,发生了许多与电子杂志有关的感人肺腑的故事。
有个年轻网友,因为生活中碰到不如意的事情,在走上轻生之路的最后时刻,想起了自己喜欢的《乘兴走笔》。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主编,还说,或许这就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遗书。《乘兴走笔》以最快的速度刊登了这封信,徐景洲还写了一封鼓励他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长信附在后面。有许网友看到文章后,纷纷发e-mail给他,激励他走出生活的低谷,千万不要做傻事,一定要重新振作起来!最终,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个网友走出了生命的低谷,并且还写了一篇题为《重新扬起生活风帆》的文章。这组文章和读者来信都被《网络文汇》所转载。
从非洲援外回来的陆一先生,将他的长篇小说《误入非洲》拿来让电子杂志首发,没想到这部被多家出版社拒之门外的长篇小说在电子杂志连载后,竟引起海内外读者强烈反响,北京的一家出版社还看中了书稿,已与作者签约准备出版了。
还有一个叫小白的网友,给自己心爱的人写了一篇文章,并且希望刊登文章的电子杂志能在周一出版,因为那一天是圣诞节,也她朋友的生日,她想随着她的生日礼盒一起献给她的朋友。为了满足了她的愿望,电子杂志也就从此由周三改作了周一出版。徐景洲说,这份杂志关注的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我们没有理由拒绝网友的合理要求,如果电子杂志能给网友们的生活添些亮色,那就是莫大的成功。
电子杂志办到第52期时,被全国最大的电子杂志发行网站吸收为盟刊,版式焕然一新,而那一期更为特殊的地方还在于,她还是中国首届网络小姐菜青虫(陈帆红)的作品专辑。杂志全面介绍了她的事迹,向读者推荐她的新著,在网友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当听说电子杂志要办征文比赛时,有位网友出资一千元,作为获奖作者的奖金,以激励大家参与,写出更好的作品来。
电子杂志上有位作者现在已是省级大集团的董事长了,年利润已达上千万。尽管她很少上网,但是每次上网,总要看看电子杂志。 她说,她做的是美化人外表的事业,而《乘兴走笔》做的是美化人心灵的事业,两者一样重要,而且对于她来说,是相得益彰。
有位新疆的名叫克里木的网友特地给徐景洲打过一个多小时的电话,只是因为他有几期杂志没有收到。克里木是库尔勒市第三中学的地理教师,也是世世代代以来,他们村第一位本科大学生。他说自己的维族同事们都喜欢看这份电子杂志,杂志上的文章常令他们激动不已。
电子杂志的副主编,美国的雨波先生,是恢复高考后的首届本科大学生,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现在是美国加利福尼亚硅谷软件工程师。他的文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充满了对文学,对生活,对祖国真挚炽热的爱。他不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创作不辍,还坚持为杂志写点评。
……
可以说《乘兴走笔》是一个世界,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每天都在演绎着精彩的人生故事。有位网友在来信中真诚地写道:《乘兴走笔》,有了你真好!.
午餐永远免费
常有人问徐景洲,你办这份杂志能挣多少钱呀?大家都以为徐景洲投入了这么多的精力,而杂志的发行量又是如此的可观,一定会有大利可图。当徐景洲回答他们,直到现在,它还是互联网上一份免费的午餐,而且还会永远免费下去时,大家在敬佩的同时,也不免有些迷惑。花这么多的精力,办一份毫无回报的免费杂志,而且永远不考虑商业运作,值得吗?
面对这样的疑问,徐景洲则作了不是回答的回答。他说自己喜欢养鸟,但养鸟既不是为了卖钱,也不是为了吃鸟肉,只是因为喜欢,只是因为养鸟能够给他带来快乐。当然,这杂志不仅给徐景洲带来了快乐,更重要的是,她给无数网友们也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满足了他们的某些精神渴求,使他们的生活因此增添了美丽的色彩。这,恐怕才是徐景洲能够无怨无悔地为这份免费午餐不断付出的动力所在吧?
从《乘兴走笔》这份电子杂志的发行量看,的确已经具备了某些商业价值,但是徐景洲却信奉这样一个理念:编者免费办文学杂志,作者们免费写文学作品,读者们免费阅读,让这一切都在无任何功利目的下进行,这才是自由自在的精神生活,这才是文学的本质,才是生命的诗意所在。
在谈到《乘兴走笔》的未来时,徐景洲说,《乘兴走笔》有那么多热心网友关心支持,它的未来只会越来越美好。即便碰到什么困难,网友们闻讯,总会前来帮忙的,对此他充满了信心。徐景洲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天能够把电子杂志发表的精彩文章编辑出版,给热爱杂志的读者作者们留一份永远的纪念。
原载《徐州日报》,本网转载有增删。
附徐景洲个人简历:
徐景洲,笔名大洲,祖籍山东郯城,1956年10月6日生于江苏邳州。1975 年运河中学高中毕业,下放到邳州县赵墩公社郭口大队当插队知青,文革后恢复高考第一年,考入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2月毕业分配到江苏省淮阴中学任教,1985年8月调至邳州市教师进修学校任高师函授中文讲师,1992年2月调至邳州日报社,2003年报社撤销合并到邳州广播电视局,专业技术职称:主任编辑,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学会会员、邳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邳州市政协委员,邳州市首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邳州市人民政府网站网管。
1999年11月出版文学评论与随笔杂文集《无稽的诗话》(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2003年1月出版散文集《小城纪事》(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文化报》、《杂文报》、《周末》、《北京日报》、《中国电视报》、《新闻出版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名作欣赏》、《文史知识》、《阅读与写作》、《写作》、《语文学习》、《中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师》、《广西文学》、《徐州教育学院报》、《网络文汇》、《爱人》、《当代民生》、《齐鲁晚报》《语文函授》、《中国建材报》、《城市新报》、《服务导报》、《国际航空报》、《常州晚报》、《徐州日报》、《经济新闻报》、《书法报》、《彭城晚报》、《淮海文化报》、《邳州日报》等各级报刊发表文学评论、随笔、杂文、散文数百篇,并有十余篇被《文摘报》、《新民晚报》、《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高师中文信息》、《文摘旬刊》、《北京日报》、《教师博览》等报刊或转载,或引起争鸣,并参予主编了由中国矿大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古诗文新篇目评析》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古诗文评注》等书。
1994年初识电脑,1999年8月上网,年底创办《乘兴走笔》个人文学主页,2000年3月创办《乘兴走笔》电子文学半周刊,被全国最大电子杂志发行网站希网(http://www.cn99.com)列为最佳刊物第一名在首页显要位置强力推荐,如今发行量达五万份,电脑报发行的《上网》光盘将其刻录在网络社区专栏的电子杂志精选的首位,《网络文汇》月刊特设《乘兴走笔》专栏转载其作品,大量首发于电子杂志的作品被传统媒体转载。平民文学及篇末点评是其鲜明特色。网刊现已发行近四百期。
教书十余载,先后任过初中、高中、中师、电大、自学考试、高师函授、高考补习班的语文、外国文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写作、美学、文学理论等课程。
业余爱好读书作文养花喂鸟玩电脑下棋吹牛聊天,所训八哥、松鸦已会人语,现拥有笼鸟二十余只。人生哲学“乘兴而起,兴尽而止”,最羡林中鸟,天上云,水中鱼般的自然生活。
人生格言:享受生活的每一天,充实而认真地活着,正是生命的要义所在。
乘兴走笔文学网站网址:http://www.cndazhou.net/
QQ:2175339
mailto:xjzpz1956@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