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聊生 作者:枫声 汉语成语里有“民不聊生”,意思是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邳州方言里有“日不聊生”,意思是吃上顿没下顿,亏空很多,没有个稳定营生,生活很困窘。普通话里,“民不聊生(mín bù liáo shēng)”一字一顿,可以读得极为铿锵;邳州方言里,“日、不”多念平声,“日不聊生”发音快而短促,听起来极为囫囵。 “日不聊生”多用来概括评价别人的生活状况。比如两个邳州人打电话,其中一个问起两人都曾熟悉的某同学或某庄邻的情况,另一个可能会说:这孩子,别看前些年混得滋蒙噶武的,他爹被逮之后,毁了,这几年天天抱头窝家蹲,穷得日不聊生,见谁问谁借钱。 “日不聊生”也用来自嘲。前几天一在乡镇文化站工作的朋友打电话来,顺便问起他单位的文体活动开展情况,他笑了笑,说:活动?哪还有什么活动!穷得日不聊生,发工资、吃饭都成问题,哪里还有闲钱补笊篱? 不由想起孔乙己和阿Q。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孔乙己来咸亨酒店赊账的日子,要跟吴妈困觉的阿Q打短工都没人雇、混到翻墙进尼姑庵偷萝卜吃的时候,他们的生活状况,若要一个邳州的老语文教师用邳州方言来概括评论的话,大抵也是“日不聊生”最为恰切吧? 现在很多中年人有车有房有班上,穿着也算体面,外场各方面也都说得过去,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里有不少人因为早些年不慎给人担了保,或前几年高位的时候利令智昏多买了几套房,银行里欠了不少的钱,每个月的工资远不够填窟窿和应付人情往来,心力憔悴地维持着最后那点体面......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其实也就是邳州方言里这四个说起来短促而有些囫囵的字:日不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