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邳州】远去的胶车贺喽鼓(作者:冯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yywx1111
昨天 13:30 42 0 看楼主
远去的胶车贺喽鼓
作者:冯鹏

去超市买生活用品,不经意间看见幼儿玩具拨浪鼓,遥远的往事瞬间浮现脑海。

不知道一起上过小学的朋友还记得有位大伯推着胶车走村串巷的卖小物件不,他经常来学校卖学习用品,边走边摇着拨浪鼓,我们都说摇贺鼓来了。男女生就把他和胶车围了起来,他就说青岛货、正宗的青岛货,我的橡皮、铅笔刨、彩笔都是正宗的青岛货。孩子们都在那挑挑捡捡,各买所需。家里条件好的或者家里娃少的很宝贝的(那时每家都有好几个小孩),就拿一分钱用针射他车上的圆盘,圆盘上有十几道直径线,上面写着糖块、糖豆、鸡蛋或者空,应该是写空的多些。没有钱做游戏的就围观,没有打中糖的孩子就很失落,他就会安慰说:"咱换点子吃糖,换点子吃糖。"就会再给一次机会。如果错失两次机会,不知是因为面子还是因为触发了赌的心里,就会再花一分钱再打一把。记得有个小男孩,花了二分钱,打了四次空,嚎啕大哭,他给小孩一颗糖豆,说以后别打了。

他每次来学校卖货,总是哟喝着正宗的青岛货,不知哪个调皮的小孩给起了绰号,从此只要摇贺鼓的声音传到教室,学生们都说青岛货来了,买学习用品的,买橡皮筋的,换点子吃糖的都围了上来。

现在的年轻人大概都不知道什么是胶车吧。我们童车时代,运输农作物大多数用平板车,也有家里有胶车的,就运量少的物品。摇贺鼓就是卖针头钱脑的小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婴儿玩具等小物品,所以用胶车推着。婶子大娘买个顶针,买些花线啥的,他就把胶车放下,两条腿支撑,一轮在中间,稳稳当当,车的两边是两个长方形筐,筐上面用铁丝织网(作用应该是相当于窗户外的防盗窗吧)罩着,前面留个小门,就像兔笼的门一样,把手伸进去拿需用的物件。有的大娘把家里老母鸡下的蛋拿来换套被或缝衣裳的针线,他就在鸡蛋上扎个眼,一口喝下去,然后把完整的鸡蛋壳给围观的小孩当玩具玩。

记忆中大都是夏天,树荫下有边带小孩边纳鞋底的婶子大娘,树上有知了唱着歌,路上有晒的麦草,远处传来几声狗吠,清凉的风从心里滑过,撩起女人的发梢,吹向四面八方,苞米叶沙沙响,绿柳在水里摇晃,大自然在谱写一首慢生活的乐章,乐章中夹杂着拨浪鼓的声音:有打铁帘的声音(手编活);有磨剪子的声音;有上门锻磨的声音......然后渐行渐远。

在时代的长河里,这一切只是一粒沙,一滴水,顺着河流游走,在谁也没留意的时候,不知所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yywx1111 当前离线
版主

查看:4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