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伟大的教育竟是妈妈的情绪安然安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ff0762 发表于 2018-10-31 16:0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ff0762
2018-10-31 16:07:47 3447 2 看楼主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个教育的载体,不同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气质都有所差异。今天这篇文章值得您保藏反复阅读。
一、正确解读父母两个字的意义
父亲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本身的风度。父亲必需在孩子面前表示出来的一种质量,就是风度。在什么时候表示风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本身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别人犯错误的时候,父亲如何表示风度,这是带给孩子内心的一种力量,也是带给孩子的一个空间。
再特别说说母亲的“母”包含什么样的生命意义?这是我们生命角色里面必需解读的内涵。
 
第一个字是“虚”。
很多妈妈很实在,看孩子的时候一眼能看出来三个问题,并且忍不住很快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母亲看到本身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都不要动,为什么不要动,因为它的优点需要母亲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庇护,只有母亲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的时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






有的家长很纳闷,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本身的妈妈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不成理解。为什么这样,就是这个“虚”没做好,不能够虚下来的母亲,不能够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孩子的情绪就在妈妈的情绪里面包抄着。
第二个字是“弱”。
母亲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你这种状态里面一点点的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孩子的内心必然自信而坚强。你们希望本身的孩子自信吗?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示弱才能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凡是站在孩子心口上说话的家长,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个字是“柔”。
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一个母亲的教育力量,在于面对孩子成长的过程,如何做到这样一个“柔和”。越柔和的母亲,它在孩子面前的指挥能力越强,凡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嚷,对孩子叫喊的母亲,会慢慢失去在孩子中的这种引导能力。






正确理解了作为父母的教育内涵,那么,我们家长的心态第一放在哪?请千万不要急着报班、着急找家教、着急找一些方法层面的东西来解决这个问题。
家庭教育重在养,而非在教,今天我们特别解读一下这两个字,一个是心,一个是情,无心无意是家庭教育的特点,有情有礼是家庭教育有效实施的必需遵守的原则。教无定法,对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有一个原则,要有情有礼,情在礼的前面。
另一个现状是有礼无情,尤其是家长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感情铺垫。任何层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给被教育者传达教育者本身的真实的内在情感。感情做足了,做足到我们的孩子巴望到问我们要东西的时候,我们这个时候才把道理点出来。情感交流到必然程度的时候,孩子就会说,妈妈那我该怎么呢,或者爸爸我该怎么办,这个时候一个小道理过去,才有可能实现带给孩子的一种引导能力。
二、家长内心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
孩子学习问题不成怕,可怕的是导致孩子内心不安的背后的这些干扰源,这些基础层面的支撑乱了,更可怕。如何实现家长的情绪自控,也就是孩子稍微出现一个问题,你先不急、不躁,你先安静下来,先把本身的情绪先调整好,然后再面对问题。
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办理,这是对家长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安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们家长的内心安静下来,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点才会变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本身的一种状态,不然,教育的思考就像水过地皮湿一样,从每个人心里流过。
效果在哪里,在于你能否做到对教育思考的沉淀,沉淀到你的内心,内化为你的一种状态,如果没有这一种过程,你听任何教育都是无效的。没有沉淀的消化,就没有实施教育的本钱,也就是没有沉淀的过程,我们就不成能拿着教育专家的东西在自家家庭里去实现。






三、家庭教育的空间必然要留给孩子
家庭教育要做清晰,应该下功夫做的事在两头,一头是父亲,一头是母亲,中间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在蜿蜒曲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空间要留给孩子,不要管它。
一流的家长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长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着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错误的空间里来了,这个空间是每个孩子本身独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参与到这个空间里面盯着不放,拔不出来,不让他管不行,不让他管就没有别的事可管了。
有的家长说,你让我放就不管了吗?让你放不是不管,让你站到你的角色里面,对孩子的情绪做养护而不是对孩子的行为层面的东西过多地参与。过多的参与等于我们不知不觉、兢兢业业在犯错误。
四、家长的教育能量释放出来,足以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
《大学》里讲“正心、然后诚意”,正谁的心,家长的心,然后再正孩子的心。其实,气质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差异,孩子的气质就是父母的状态慢慢内化给他们的一种气质,就像我们的职业习惯一样。如果一个家长的内心永远是冷漠、浮躁的状态,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理面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样弹回来了,孩子也一样。父母的情绪孕育着孩子学习的情绪与气质。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不同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气质都是有差异的。文化是教育的旗帜,教育做到最高点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消说话孩子内心就被我们感化了,同时产生别的一种生命力。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学习热情,点燃需要必然的温度,需要必然的状态才能点燃。如果家长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虑不安的,我们很难去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面对孩子不管出现任何状态的时候,请记住,作为一名母亲,保证本身情绪的安然安祥,这是您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江湖多风波 发表于 2018-10-31 16:08:20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江湖多风波
2018-10-31 16:08:20 看楼主
我做的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独自一人一一 发表于 2018-10-31 16:09:20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独自一人一一
2018-10-31 16:09:20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ff0762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447 | 回复:2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