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学·第1天|教育与教育学重难点知识梳理,考前必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jon777 发表于 2018-11-16 21:1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jon777
2018-11-16 21:17:27 5065 1 看楼主
感谢您关注阿里教师!

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阿里教师”关注我们!

教育学第1天内容

知识点梳理

1.教育概念解说

(1)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联系在一起是孟子;

《孟子.尽心上》对教育的理解“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教育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才被正式用来言说教育。

2.教育定义

广义: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不雅观念的所有活动。广义包罗: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必然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必然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构成要素有哪些?

学校教育: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包罗三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罗学校教师、教育办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彼此作用的中介。

5.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1)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

(2)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

(3)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6.简述学校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选择教育影响并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教育影响的过程。

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按照本身的发展水安然安祥主不雅观愿望选择教育影响,并将教育影响内化为本身的身心发展内容的过程。

7.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8.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基本类型)

(1)双轨制学制(19世纪欧洲);

(2)单轨制学制(19末20初世纪美国);

(3)分支制学制(20世纪上半叶前苏联)。

(4)我国是有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制。

9.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彼此渗透的标的目的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边界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0.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一)古代教育:

(1)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

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2、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2)古代学校教育(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辨和死记硬背。

(二)现代教育:

(1)现代学校教育(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

3、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2)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特点):

1、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竭的学习之中;

2、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11.资产阶级采取那些办法建立国民教育体系?

(1)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

(2)遍及实施义务教育;

(3)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12.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坚持打卡每一天,进步不间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科尔沁祥瑞 发表于 2018-11-16 21:18:13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科尔沁祥瑞
2018-11-16 21:18:13 看楼主
不知道 可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jon777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5065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