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改革开放40年·岁月影记|一位教师眼里的通辽教育“进化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zzzzzzz 发表于 2018-12-25 08:0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zzzzzzz
2018-12-25 08:01:15 5145 0 看楼主




不论是在三尺讲台上的辛勤耕耘,还是教育科研及办理领域工作,34年里,他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挚爱,风雨无阻,坚持践行着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他是通辽教育改革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更是受惠者。他就是通辽蒙古族中学教务主任敖特根老师。



1980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系的敖特根,1982年被选送到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学习,1985年在通辽蒙中任教,从此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三十余载寒暑已过,他坚守在教学岗位 ,亲历了阳光普照、激荡着动人故事的改革春风时代。



说起刚到通辽蒙中任教时,他感触颇深。“那时这里只有3栋楼:办公室、教学楼、女生宿舍楼,其余的都是简陋的平房,一到冬天,必需生炉子取暖,不少孩子耳朵、手、脚生了冻疮。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90年代末才有所好转。现如今,通辽蒙古族中学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一栋栋教学楼拔地而起,一间间设施完备的教室、实验室投入使用,校园绿化面积达32%,被评为"花园式校园"。



教学方面的变化就更大了,在他的印象中,“三十年前,老师们上课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具也只有一些最原始、最简单的。课只上了一半,老师学生的头上就蒙上了一层白粉末,呛得直咳嗽。”如今可以用电脑备课、制作标致形象的课件,可以在课堂上随时调出来使用,教学手段更加丰富。

最让敖特根记忆犹新的是那时印卷子用的手推油印机。 “这可是当老师的基本功,经过了刻苦学习不久我就能独力操作了,到后来还跟老教师比谁用一张蜡纸印的卷子多。虽然刻印试卷很辛苦,但是看到同学们用上散发着油墨香味的试卷时,心里还是很欣慰的。”他满怀欣喜的说道。



40年的发展是跨越性的,整洁的教室、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活泼可爱的孩子……看着眼前的一切,敖特根不禁感慨:“改革开放40年,教育领域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在办学硬件水平不竭升级的同时,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也稳步推进。1988年学校任命敖特根老师为生物教研组组长,从此他开始接触教学办理与研究工作,带领全组老师团结一心,勤恳工作,探索课堂教学和实验课教学改革。他回忆道,“ 1983年,邓小平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为我国教育指明了发展标的目的。在‘三个面向’方针的指引下,全国教育界开展了理论研究和各种实验研究。通辽教育也不例外。人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所转变,更加重视课题研究。” 那时,他主动承担不雅观摩教学,带领全组老师参加各类竞赛课,在这期间他个人获得自治区青年教师录像课比赛一等奖。2007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特级教师;2012年被评为通辽市首批“科尔沁英才”。



据敖特根老师介绍,“从最初的几十名教师到如今全校教职工共200余名,130名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88.4%。百余名教师被评为全国、全区、全市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学能手。”教育软、硬件的提升,不仅让新教育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还吸引了许多高学历、高水平的新教师加入到教学团队中,为通辽蒙中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我们有什么资格,有什么能力来担负起这神圣的使命,在和学生的相处中,我们何尝不是一个被教者,受育者,让我们在教学相长的互动中扎扎实实完成新时代教育的神圣使命”他总结本身的教育生涯感慨万千。



34年来,他的教育研究、实验,走的是创新之路,探索的是育人之道。在改革东风里,敖特根见证了学校发展的每一个瞬间,分享过学校每一次成果获得甜蜜,他用本身的行动诠释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内涵!

改革开放40年间,通辽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培养出了诸多像敖特根一样,始终对通辽教育满腔热情、贡献力量的教育工作者。看到通辽教育的今天,他喜悦、自豪,对于通辽教育的未来,他更是充满信心与期待。

记者 阿力玛 许红霞

编纂 阿力玛 戴英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zzzzzzz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514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