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之爱,该怎样来书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KEN 发表于 2019-3-27 16:0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KEN
2019-3-27 16:05:25 5051 0 看楼主
李清莲

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太多的功利引导着我们的标的目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和家长高度关注一个学校的中高考成绩,把学校培养多少个省重点、多少个上一本线人数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学校考核老师把升学率,考试的平均分和班级的名次作为重点内容,我们讨论频率最高的是各种数字。虽然也关注了各个层次的希望生,但关注的重点仍与考试关联。备课,批改作业,考试,我们每天忙碌,年复一年,积累了很多好看的数据,也获得不少的证书和荣誉,但在数据和荣誉的背后,总是有一些不起眼的孩子在我们的视线里默默离开,而没有来得及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教育是有温度的。为人师者,唯有用心去感受带给学生的是温馨还是冷淡,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教育的温度需要用爱来经营。有一部印度电影名字叫《地球上的星星》,讲述了一个有阅读障碍的小孩伊桑在小学低段学习期间,学习习惯和能力达不到正常孩子的水平,历经老师各种责难,甚至于亲身父母都对他失去耐心和信心。他转学到一个特殊学校后,遇到了一位非常重视他的美术老师,在美术老师的真心关爱和引导下,终于在绘画的世界里找到了本身,展开稚嫩的翅膀翱翔。看完这部电影我扪心自问:同为人师的本身,面对类似伊桑的学生,能向像剧中的美术老师一样,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帮手他们健康成长吗?在优秀与平凡之间,在整体与个体之间,老师之爱,该怎样来书写?



1、爱的前提是尊重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越是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它们的思想感情, 就越体会这样一条真理: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 不该该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地球上50亿人,没有两个人是一模一样的。老师要象弓箭手发现他弓箭的独特性能一样,善于发现每个孩子各自的特点,培养每个孩子走本身的路,如所罗门王的箴言:“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离。”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就是不鄙夷学生, 多亲和性的接触, 少熟视无睹的冷漠,多换位思考, 少严加指责和偏见,多捕捉“闪光点”,鼓励督促, 少抓“小辫子”不依不饶。教师要通过本身的一言一行, 或是不经意的一笑一嗔, 传达爱的关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呵护, 都能自信地抬起头说话, 挺起胸走路。

尊重学生个人情感。尊重学生个人情感,不适合直接谈的就侧面点拨迂回教育, 不宜公开讲的就暗里问询个别关照。要多关注,多鼓励,多表彰,让失望者在备受关注的温暖中燃起信心, 让沮丧封闭者在友爱的环境中敞开心怀,冷漠转变成热情, 敌视化为友善, 只要情感之间没有隔阂, 心和心就会更相近更相融。



2、爱的保障是公平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心灵上最微妙的彼此接触,如果我们希望本身的学生成长为有义务感和责任心的、善良而坚定的、温和而严格的、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真诚对待他们。”要做到真诚,必需树立教师与学生人格上的平等不雅观念,树立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思想。

在师生关系中, 教师是主体, 更是主导, 要缔结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就要努力用一颗公平的心去引导学生, 爱学生, 尽可能一视同仁, 对于学生的失误, 错误面前人人平等。我们既要善于在尊重关爱的基础上表现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又要善于在严格要求中表现平等公正, 那种因喜欢好学生而偏袒包庇, 或者因过份苛求后进生而放弃教育的做法, 都是有失公正的, 会造成损伤学生心理的严重后果。

避免让学生产生不公平想法的做法是: 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暗里多交流, 多组织活动,多亲自参与学生实践。通过为学生创造表示机会, 促使每一个学生获得自我认同, 获得被信任感, 在平等友爱的氛围中, 让学生充分体会班集体的温暖, 体味教师的呵护。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向师性, 他们在意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丝责备的眼光, 并且从此牢刻在心底;学生又都有向上的表示欲望, 都在内心深处巴望本身能引起老师注意,能让老师多看两眼, 课堂上能让老师多发问两回, 有的学生就因为班级活动老师没让他参加, 课堂上没有提问到他本身, 从此认定老师不喜欢本身, 结果疏远了老师, 产生了自卑, 导致一蹶不振。



3、爱的支撑是期待

期待是教师对学生寄予的殷切希望。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他们的题为“教室中的皮革马利翁”的研究中, 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挑选了1—6年级中一些平时受教师歧视的学生, 然后告诉他们的教师, 这些学生经过鉴定, 有着十分优越的潜在的学习能力。

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 研究者们追踪不雅观察, 再进行测验, 结果证明, 这些本来在教师眼里的后进生, 分数得到了显著提高。如果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期待, 那将会在学生心底激起巨大的上进愿望。

实践中, 有这样一个例子: 班里一个有“名”的后进生, 自卑并且自弃, 每次与他谈话, 他总是说“我太差啦,学不好。”可是, 就是这个学生, 身上存在着许多优点, 他头脑灵活, 想象力丰富, 思维活跃, 敢于创造, 敢于实践。当老师发现这些特点后, 多方面引导鼓励, 使他在理科方面渐露头脚, 最终考取了天津的一所工业大学。古语有云:“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也。”“数其一过,不如奖其一长。”做教师不成用一成不变的目光看待学生, 只要关心他们,多看“闪光点”, 多期待, 多鼓励, 爱到适度, 他们就会成长为闪光的“星”、有用的人。

当尊重、关爱和期待遭遇了学生违反纪律时怎么办?当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违纪现象的时候,我们要言语温和,手拿规则。例如这样一个故事:我们把1张100元的人民币举在手上,问请希望获得这张100元人民币的同学举手,同学们全都举手了;然后我故意把这张100元人民币丢到地上弄脏了,捡起来,问大家还要不要,大家全都说还要。问为什么?答曰因为它依然有100元的价值。



这个故事可以传递给学生这样的信息:虽然你们犯错了,我依然如此爱你!在你们犯错后,你们贵重的价值依然未变。马丁·路德说:“我们贵重的价值恒久不变。”所以,无论同学们的表示怎样,老师和家长永远爱你们。我们把你们本身和你们的行为是分开的,爱你们本身是永远;但如果你们出现了错误的行为,又必按规则处罚其行为,绝不敢有任何的变通。这就叫人有情,规则无情。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很喜欢古老非洲的一句格言,对我们有借鉴意义:“言语温和,手提大棒,你将走得很远……很远……。”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不仅要有爱的思想、爱的情感, 还要有爱的艺术。只要我们以爱的思想、爱的情感为基础, 努力掌握爱的艺术,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始终抱有良好期待, 不遗余力地教育每一位学生, 我们的校园必然会成为吸引每一位学生的乐园。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KEN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505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