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中医养生之道:先辨体质再选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乐态思 发表于 2020-2-13 07:5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乐态思
2020-2-13 07:52:38 4479 9 看楼主





养生一词,最早出现于《吕氏春秋》,历代医家均十分重视养生之道,这与中医素来崇尚“治未病”有关。




《黄帝内经》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强调中医防重于治;金、元四大家之首的朱丹溪更明确提出把养生的地位置于治疗之上,防病于未然。




尤其近年来,慢性疾病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近四分之三的人群受到亚健康的困扰,人们的健康观念和医疗保健需求正在发生变化,中医养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看体质









中医养生首先辨清体质,再对症施治。




在当今社会,大部分人营养过剩,压力过大,睡眠不足,致神不守内扰乱脏腑,耗血伤精,或招致疾病,或使人早衰,正是中医所讲气阴两虚、阴虚火旺。如肺病、冠心病、肾病、慢性肝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胃病、手术后及癌症患者等多为阴虚型,亚健康人群多为气虚型,其表现为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咽喉干涩、鼻腔偏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而不畅,舌苔偏少、面色潮红、眼睛干涩、睡眠质量差等。




二、选方法









中医认为气虚、阴虚型选择“清补养生”最为适宜,即先清除体内毒素、油腻,全身通畅之后再滋阴补气,补五脏虚劳。尤其根据现代人的体质,清补更是平衡调补的首选。




现代人为什么应该遵循清补养生的理念呢?一方面是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隐患所致,平时吃的东西或许存在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长此以往会使体内毒素堆积;另一方面是个人生活习惯所致,常大鱼大肉,大量饮酒、吸烟等伤及阴液及正气所造成。此外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容易心情郁结,诱发疾病,特别是40岁左右的中青年人群。




朱丹溪认为,“阴虚难治,阳虚易补”。中医将气、血、精、津液归为阴,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全靠脏腑经络功能的正常活动,而脏腑经络功能的正常活动又依赖于气、血、精、津液,但人体内血、精、津液最易耗损,久而久之阴虚,导致脏腑无法正常工作,百病滋生;凡年长体弱、重病久病者,必归为阴虚或气阴两虚;所以滋阴补气乃治病强身之根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vjmm 发表于 2020-2-13 07:54:30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vjmm
2020-2-13 07:54:30 看楼主
阴虚的确难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l312491659 发表于 2020-2-13 07:56:07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l312491659
2020-2-13 07:56:07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中彩网络gw 发表于 2020-2-13 07:57:02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中彩网络gw
2020-2-13 07:57:02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路过1111111111 发表于 2020-2-13 07:57:25 | 只看该作者
5#
路过1111111111
2020-2-13 07:57:25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ttplay602 发表于 2020-2-13 07:59:20 | 只看该作者
6#
ttplay602
2020-2-13 07:59:20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mooic 发表于 2020-2-13 08:00:12 | 只看该作者
7#
mooic
2020-2-13 08:00:12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5118 发表于 2020-2-13 08:01:15 | 只看该作者
8#
5118
2020-2-13 08:01:15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weipk123 发表于 2020-2-13 08:02:15 | 只看该作者
9#
weipk123
2020-2-13 08:02:15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雨阁听风 发表于 2020-2-13 08:02:35 | 只看该作者
10#
雨阁听风
2020-2-13 08:02:35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乐态思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4479 | 回复:9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